第一节 战略转移
第三十七章 工作重点转移
第一节 战略转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一九七九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反映了全国人民和全党的心愿。
为此,本场于一九七九年二月专门召开了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这次大会,动员全场
党员和职工、家属共同实现这个历史性的转移。
通过边学边议,联系实际,着重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后,我们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如
何适应?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这个转移?②二十年来我们办国营农场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主
要的教训?③如何加快国营农场建设?④我们解放思想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
决?怎么解决等。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在要转得快,转得好,加快农场建设上。具体方
案是:
1、扎扎实实地把农业搞上去,并提出七条重点措施,即:①狠抓田间作业标准化,打好
全年生产基础;②提高土地利用率,在苗全苗匀上用功夫;⑧扩大化除效果,综合灭草,战胜
草荒;④根据当年气候特点,战低温,促早熟,合理施肥;⑤扩大灌溉面积,夺取高产稳产;
⑥贯彻“四化一供”方针,加快种子工作;⑦抓好“三低”促平衡,认真搞好均衡生产。
2、加速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①搞好全盘机械化试点,并重点发展七分场新建队的机械化生产;②把机务管理落实到车
组、库场,严格规章制度;③定期分工轮训,提高机务队伍技术水平;④实现田间作业标准化,
把田间机械化程度提高到90%以上;⑤搞好农机修造。
3、把畜牧业摆到和农业同等的地位来抓,一定要彻底扭转死亡率高、商品率低、经营亏
损的局面。对畜牧班组实行包定奖、单独核算。
支持职工家庭养家禽,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专业化饲养。
4、农田基本建设要积极搞好工程配套,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效益,在提高现有耕地抗灾
能力的同时,积极为扩大开荒面积创造条件,从七九年起,百万方以上的水库,装机一个流量
以上的抽水站,配套万亩以上的灌区和三万亩以上的涝区要成立专管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和岗
位责任制。
5、根据因地制宜,适当集中,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针,工副业要挖潜增产。一九七九
年产值要达到工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商业要在做好现有商业服务的基础上,把发展多种经
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保证及时收购多种经营产品和农副产品,并逐步扩大销售,活跃市
场,为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外贸工作,除努力做好传统的大豆等商品出口外,要有计划,逐
步地扩大出口产品品种和数量;要加强公路交通建设,提高现有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场内公
路要全部加宽到8.5米,达到国家三级路面标准。
6、整顿和加强经营管理
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学会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加强计划生产,健全规章制度,改
进分配方式,彻底克服不讲经济核算的供给制思想。根据总局三七分成的财务包干办法,总场
为了扩大分场、连队的管理自主权,明确各级经济责任制,调动各级积极性,对计划财务提出
了若干改革办法。整顿职工队伍,加强劳动管理,定员定编,合理使用劳力,要采取一切措施
培养自己的熟练的工人队伍。物资供应实行定额储备,取消限额供应,实行定额供应,并逐步
做到“物资供应专业化”、“直供基层革命化”。
7、提高干部职工的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研工作要走在生产的前面,要充实
科研机构,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选择对生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又力所能及的课题努力攻
关。
8、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①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和业务的关系。
②把“灭资兴无”做为政治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来抓。
③要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抓好三件事:一是善始善终地搞好“双打”、“三
案平反”工作和错划右派分子的改正工作,以及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
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好党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少数民族
政策、知识青年政策,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做好来信来访。
④要结合生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九七九年三月,又召开了全场三级干部和先进工作者先
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进一步贯彻落实战略转移方案和措施。
通过这两次大会,把全场党员和群众的认识统一到“四化”建设上来,大家团结一致,共
同努力,使农场的各项建设稳步发展。一九八○年粮豆总产达十一万八千三百九十六斤,比一
九七七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八点六。工农业总产达五千五百五十七万元,比一九七七年增长百分
之二十七点五。经营利润一千八百六十五万元,比一九七七年增长百分之八十一点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