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种植业
第四编 经济
第一章 种植业
红旗岭农场的农业是在土地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红旗岭人47年
的拼搏发展起来的。农场从建点时的路无一条、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荒原,变成今天拥有27.5
万亩耕地、生产规模化的农场,红旗岭人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光辉的历程。在与大自然的
斗争中,农场在农业生产中积累了在不同土壤、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科学耕作、轮作、培肥地力、
作物栽培、良种繁育、植物保护、灌溉和抵抗各种灾害的现代化农艺经验,完成了由粗放经营
向科学经营的转变,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管理体系。
建场初期根据上级精神,农场以多开荒、多打粮为基本任务,建点当年就开荒 2万多亩,
播种2.04万亩,大豆总产22万公斤。以后土地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资金有限,农田基本建设
和农机配套落后,在三年两遇的自然灾害中,农业产值起伏不定。为解决内涝、土地垦荒问题,
农场兴修水利,修堤筑坝,先后开发了大片土地。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土地面积迅速扩大,最
多时一年开荒 5万亩,粮豆总产量也大大提高。但由于生产上缺乏经验,经营管理不科学,耕
作粗放,经济效益不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场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兴办家庭农场,
逐步完善经济管理制度,调整种植业结构,对部分低产田进行改造,使农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
阶段。为扩大再生产,提高防害抗灾能力,1996年开始扩大水田种植面积,加大对农田水利设
施的投入,农场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到2005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20万亩,逐
步形成了一个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