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配套机械的改装研制与推广
第三节 配套机械的改装研制与推广
7 0 年代中期,科研所从管局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农机新产品研研制的项
目上,除承担国家任务外,多是从管局生产急需确定,在研制新机型的同时,注意改装
现有机械,使之达到农业技术要求,从单机研究进入综合配套研究。采取专群结合,三
结合试验研究的方式,在生产基点搞研究,并迅速总结农业技术革新成果,向生产推广,
取得明显成果。
一、高产稳产全面机械化作业试点。
l 977 年红兴隆科研所承担了黑龙江省农牧局和农场总局课题,总结持续高产稳产
连队的综合经验。基点设在八五三农场一分场二队,计划总结大面积机械化粮食过“长
江”、大豆175 公斤、千垧地千头肥猪万吨肥,全面机械化配套的综合经验。农机研究
室张治中、贺国泰等人参加了该基点的农机技术革新与改装。
二、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化配套试点
1976年,科研所承担了省三江办下达的低湿黑朽土综合治理和农田丛本建设配套研
究课题,由张治中和金荣万(农业)在低洼黑朽土较多的友谊农场四分场一队组织实施。
主要研究内容是研制并集中群众革新成果,在一个连队实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配套,
预计1977年机械化水平达到8 0 %指标。在此基点共完成了(1 )研制成冲击式打井机,
在友谊农场推广应用。(2 )研制成旋耕深松机一台。(3 )完成了农用载重机、振动
式深松犁的振动部件装置研制。(4 )由张治中主持设计,研制成PC—4.0 液压仿型平
地机(详见本章第四节)。
此外,科研所研制的第一轮清淤开沟机ZQK —120 型也在该基点进行大面积生产考
核试验,开沟2 0 余条,挖土3.6 万立方米。
三、玉米种管收机械化配套试点
在农业学大寨高潮中,1976年为解决红兴隆垦区扩大玉米面积,在玉米生产机械化
中的难题,红兴隆科研所承担了农场总局下达的课题,组织了玉米种管收机械化配套研
究组,由曹振山、王湘生主持,在八五二农场支持下,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基点设在
八五二农场四分场七队。经过两年努力,共试制改装样机1 0 种1 6 台。
(1 )用牵引X —4.2 中耕机改玉米精量播种施颗粒肥机3 台。每班次能完成500
亩,单粒率达91.1%,实现不用人工间苗。播深能均匀一致,质量较好。
(2 )用2 4 行谷物播种机改装施厩肥、玉米精量播种机2 台。能一次完成精量播
种,穴施厩肥、覆土等作业,精量达70%,施肥量较小。5 月6 —l 4 日完成播种1146
亩。
(3 )用牵引X —4.2 中耕机改装苗眼化学除莠机和改装机械式无动力苗眼除草机
3 台。完成了5 704 亩玉米和大豆化学除莠剂喷施任务。
(4 )改装半悬挂中耕机一台,超低容量喷雾机1 台。
(5 )研制旱田综合除草机一台(详见本章第五节)。
(6 )研制铺肥拖车一台。
(7 )研制东风一4 卧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2 台。在前期玉米水分大时,用于摘
穗剥皮,后期可完成摘穗、剥皮、直接脱粒三项作业。
(8 )研制牵引式茎秆粉碎机1 台。
(9 )进行了丰收—二卧和匈牙利2M—2K玉米收获机的性能测定对比试验。
由于该基点组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努力,在玉米机械化种管收方面趟出了路
子。1976年该基点实现玉米播种机械化为100 %,种植面积比1975年增加50%,播种期
从20天减到7 天,播种亩成本从5.35元降到4.08元;收获机械化为80%,机收成本从亩
2.18元降到1.26元。田间管理作业因综合除草机到外地参加鉴定会2 0 余天,作业不多,
只实现化学除莠机械化。1976年当年,八五二农场推广了这个点的经验;1977年3 月红
兴隆农管局在八五二农场召开玉米种管收机械化现场会,提出播种80% 、中耕管理70%,
收获5 0 %的机械化指标,参观并推广了这个基点研制和配套的机型,大大加快了全管
局玉米种管收机械化的进程。1977年省农机站对该点鉴定,认为实现了计划指标,玉米
种管收机械化程度达到90%.为在连队实现玉米机械化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配套方案。
四、农机技术革新推广
为了促进垦区“农业学大寨”形势向更高发展,切实解决在农牧生产上的一系列机
械化问题,提高工效,增加效益,红兴隆科研所于1976—1977年组织了农机研究室潘玉
刚、付立立等为主的群众技术革新推广组。他们深入到一百多个生产队和修理厂、所及
时了解群众技术革新项目229 个,配合生产部门总结推广了“全化”和“半化”的六种
玉米精量点播机械,全局1976年玉米播种机械化达到7 0 %;推广了耕播机械1 2 种,
修理机械l 3 种,其它专门机械1 0 种。为生产队提供播种、梳苗器等改装图纸2 0 多
套,都不同程度的在生产中起到了作用。他们与情报资料室贾英甫、李兆融一起,到基
点收集技术革新资料、图纸、整理成《农机具技术革新部分样机汇编》向各农场散发。
推广了双鸭山农场十五队冬季使用农用柴油改装和加温的经验,仅这一项在管局内全面
推广,节省开支400 万元。他们与业务部门共同组织了多项技术交流活动,有玉米机械
化经验交流会,地面超低量喷雾技术经验交流,中耕梳苗管理现场会,秋收改装工作现
场会,玉米收获现场会,修理、修旧、冬检现场会,兵团和总局的“农业学大寨”、
“农机技术革新”等巡回图片展览。为推动群众性技术革新、推广成果,加速实现农业
生产机械化做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