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鸡育种
第三节 鸡育种
一、鸡的繁殖与育种试验
科研所关于鸡的科研课题是从1961年开始进行的。为了适应当时垦区畜牧业大发展
的需要,努力繁育良种鸡,提高育雏成活率和产卵率,保证生产和出口任务的完成,当
年承担了中央农垦部下达的三项重点课题。(1 )来航鸡的选育提高。(2 )提高鸡的
产卵率的研究。(3 )提高育雏成活率的研究。由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张凤祥与友谊农场
协作。在友谊农场养鸡生产队简陋条件下,对原有鸡群进行选择淘汰,纯种繁殖,建立
品系和种鸡群,同时调入血缘远的吉林公主岭来航种公鸡进行“血液”更新,建立核心
群,贯彻育种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到1961年5 月核心群产卵率达60.4%,
比种鸡群提高81.4%,比一般鸡群提高354 %;核心群的后裔种卵孵化率达80%,比种
鸡群提高5 %;60天成活率核心群与种鸡群分别为64% 、60%;60龄核心群鸡重达320
克,种鸡群为275 克。在提高育雏成活率方面领导亲自抓,贯彻新的技术操作规程,并
贯彻“三包一奖四固定”的管理方法,使9 批共计11380 只幼雏,6 0 日龄育雏成活率
达96.4%,(计划要求为92%),平均增重375 克。其中前4 批成活率是100 %,第一
批增重达480 克,发育快、少病、开产早。由于1962年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在调整中撤销
了畜牧盘。医研究组,课题被迫终止。
二、三江白鸡高产系远育
7 0 年代,国外蛋鸡育种广泛采用品系选育,然后进行品系间杂交组合,配套供应
种鸡场杂交鸡的方法,每只鸡产蛋达250 枚,蛋重57克。我国采用此法育成的京白、滨
白二元杂交鸡也达到国际水平。
为了培育产蛋多、蛋重大、成活率高、适应垦区条件的蛋鸡高产系,1979年由刘云
生主持,开始了此项研究。1982年该项课题正式立为省农场总局重点科研课题。因工作
变动,1986年起该项课题由姚永胜主持。
主要进行的工作和技术措施:
l 、1979年从东北农学院引进已闭锁繁殖两个世代的日本岩谷D 系种蛋2 000 枚,
岩谷E 系种蛋l 500 枚,繁殖D 系母鸡567 只(E 系于1985年淘汰)做为育种素材,建
立了基础群,开始纯系选育(简称SI系),1980年组成30个家系。采取个体饲养(即一
只母鸡一个笼),人工授精,观察记录个体生产成绩。每个家系由一只公鸡与10只母鸡
组成。选种时统计各性状的品系均值,半同胞、全同胞均值。核心群公鸡经后裔测定选
留,母鸡按半同胞家系成绩选留。
2 、l980年起进行提高鸡的人工授精率的实验研究,由吴顺玉、姚永胜等完成,试
验开展了不同输精量、输精部位、精液在体外停留时间对授精率的影响和一次输精可保
持种蛋高受精率天数等专题研究。到1988年人工受精率由60% 左右提高到88% ,SI系种
蛋受精率最高达92.6%,孵化率最高达85%,S Ⅱ、S Ⅲ系种蛋受精率分别为85.8%和
88.2 %。1980—1990年约进行l0万只(次)鸡的人工授精,日均授精约800 只鸡。
3 、1986年从山东家畜研究所引进已经纯系选育四个世代的星杂288 种蛋3 000 枚
和罗8 种蛋1 500 枚,繁殖母鸡各767 只和4 37只,仍采用闭锁群家系选择。l987年星
杂288 (简称S Ⅱ)组成27个家系,罗8 (简称S Ⅲ)组成15个家系。
4 、1988年进行了三个纯系(S I 、S Ⅱ、S Ⅲ)二元交义杂交试验,采用拉丁方
设计,共计九个二元杂交组合。通过不同品系问配合力测定,筛选出产蛋量和蛋重比纯
系鸡都有一定优势的S Ⅲ工和S ⅢⅡ组合,产蛋量、蛋重、2 0 周龄成活率、2 0 周龄
体重、开产日龄等都比亲本均值高。以S Ⅲ系作为父系有较高的杂种优势。
5 、配合纯系选育,开展了提高育雏成活率适应垦区特点的饲养管理方法和饲养标
准的研究。使140 日龄成活率S I 系达91.2%,S Ⅱ、S Ⅲ系为85.8%。
6 、1990年完成三江白鸡的三个纯系(即S I 、S Ⅱ、S Ⅲ)选育和二元商品杂交
鸡的二个组合选配(即S Ⅲ I 、S Ⅲ Ⅱ组合),杂交鸡500 日龄产蛋键分别达到257.7
和255.3枚,蛋重分别达到61.3和62.4 克,20周龄成活率分别达到94.5和94.7,开产日
龄分别为168.0 和163.2 天,且能适应垦区农场饲养和饲料条件。
7 、1985年开始建立三江白鸡繁育体系,到1990年已实现以科研所畜牧试验场为种
鸡原种场,以八五三农场一分场、佳木斯市、曙光农场等单位为二级场,负责生产杂交
商品鸡的繁育体系。到1990年红兴隆科研所累计推广雏鸡120 万只,种蛋250 万枚,获
直接经济效益110 万元。推广范围除红兴隆农管局大部分农场外,还有建三江、宝泉岭、
牡丹江农管局的部分农场及佳木斯、双鸭山、富锦、七台河、林口、宝清、集贤、桦川、
汤原、河北秦皇岛等市县,创社会效益约1 600 万元。
1990年10月,三江白鸡高产蛋鸡选育通过了省农场总局科委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
鉴定委员会认为:“三江白鸡是垦区自己培育,并适用当地生产应用的高产配套优良品
系,填补了垦区集约化生产蛋鸡良种的空白,该项研究已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参加过该项课题研究的主要技术人员有姚永胜、刘云生、吴玉玲、宋道利、龚照信、
姜通理、王秀芝、孙绍武、张升风、徐照极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