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科研计划管理

第二节 科研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科技管理工作的基础。红兴隆科研所的科研计划是依据国家、垦区对科
研工作的要求、生产的急需,由专业课题组提出,或上级指令性下达,由科技科负责汇
总、归纳、加工,经所学术委员会讨论,然后经各级论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而制定的。
科研计划管理体系可分为中长期计划、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三种。

  一、中长期计划

1962年秋,合江农垦局科研所根据农垦部及合江农垦指示和上级交给的任务,制定
了《1963——1969年科研发展规划和研究任务计划表》,提出了开展大豆、小麦等育种、
耕作栽培、绿肥、病虫害防治、畜禽育种、饲养、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系列化等16项
题,及到1969年预期达到的效果,科研机构和技术人员发展规划。农垦部要求科研所作
为全国农垦7 个项目的主持单位和6 个项目参加单位。而在全国贯彻中央调整方针中,
科研所已经过精简,由综合性科研所变成良种繁育为主。1963年只好重新扩编。1964年
科研所要大干时,中央提出大搞样板田,批评东总科研所上的科研项目太多,不能体现
以大搞样板田为中心。1965年科研所按上级要求将70%技术人员投入样板田,1966年开
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农垦科研十年发展规划》化做一张废纸。
1975年,兵团及三师按照黑龙江省规划,贯彻“以农为主、多种经营、以粮为纲、
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粮、豆、猪上《纲要》。按照上级要求,兵团(三师)农业科
研所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和整个兵团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制定了《1976一1985年十年农
业科学技术规划》和科研连《1976—l980年的生产建设规划》。规划提出:1980年高产
栽培达到小麦亩产八百斤,大豆亩产六百斤,玉米亩产二千斤;1985年建成五千头猪、
一万只鸡的种畜禽实验场;所内农、牧、园艺实现机械化、系列化、自动化,建成具有
国家水平的基点;以及相应的各类研究项目的内容和预期达到的指标。而实际上,1976
年6 月,兵团撤销,恢复农场体制,1976年12月打倒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此项规划终止
执行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研工作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1981—1985年、1986—1990年红兴隆科研所的各项研究分别纳入国家及各中部
委、黑龙江省科委、农场总局科委和红兴隆管局科委的“六五”、“七五”发展规划之
中,使科学研究工作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

  二、五年计划

1981年、1936年开始按照上级总体规划编制科研所的“六五”、“七五”科研计划,
而国家的“六五”攻关课题计划是1983年正式立项的。
按照所的能力、财务状况,垦区生产发展需要,计划每五年承担并完成课题50项左
右。而实际上,1981—1985年科研所共承担各级课题88项,到1985年鉴定、审定、验收、
结题46项,有25项课题延续,17项课题中途终止。1986一1990年共承担各级课题95项,
到1990年底已鉴定、审定、验收、结题(或待鉴定)53项,有29项课题延续,16项课题
中途终止。
科研五年计划因垦区形势的发展、生产实践的需求、科研工作本身进展情况和各项
条件的变化而制定和调整的。除上级指令性计划外,科研所调整计划的原则是:
1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疑难问题,如不解决则不能保证完成已定课题,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新的课题。如在研制自走式清淤开沟机中增加了液压马达研制课题;
在三江白猪培育过程中,增加了“建立和培育无特定病原(SPF )种猪群”的研究。
2 、在参加实践中科技人员发现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论证增加新题。如1988
年增设的华丰5 HZ系列烘干机研制、1989年增设的柔性镇压器、耐磨流管研制等课题的
均属此类情况。
3 、在科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认为对生产有价值的也列题。如计钟程在大豆测土施
肥研究中,发现大豆重迎茬减产与水分有负相关趋势,进而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大豆重迎
茬减产原因及对策,1989年被列为总局课题。
4 、对没有得到上级批准、又有发展前途的课题,先上马后列题。如1982年农机研
究室根据垦区液压修理是缺腿,提出增设课题,没能引起上级足够重视,他们以技术服
务形式开展这项研究,同时多次向各级业务部门反映,1983年被列为红管局课题,1986
年列为农牧渔业部开发项目。
5 、住执行过程中,对于条件不具备、经费无保证、没有发展前途或因形势有新改
变的课题,及时终止下马,减少继续投入和人才浪费。如超低量喷雾飞机研制、种子高
频处理、沼气利用等课题,均因此类原因终止。1981—1990年共终止课题33项。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使科研所的研究成果能直接面向生产、成果转化率达70%以
上,社会经济效益逐年增加,1986—1990年共创社会经济效益达19亿元,仅农业新品种、
新技术推广面积累计2 029 万亩。

  三、年度计划

年度计划由专业课题组按照课题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和执行情况,填写年度实施的方
案。
每年年初、年中和年末,由科技科组织,所领导和研究室领导共同对课题的年度计
划落实、执行与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调整指标或补充。检查后
填写课题档案卡片。
科研计划管理的基础是专业课题组。1988年以前,专业课题组的人员由行政指令安
排,由所领导指定课题组长或课题主持人。改革后,采用领导指派与科技人员自愿相结
合的办法,部份课题通过招标确定主持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课题由单一课题
组是无法完成的,需多个专业共同配合,如“北方旱粮基地建设”、“三江平原区域综
合开发”等课题不仅需农、机、畜各专业参加,而且还涉及与其他科研和生产单位的协
作,这类课题由所领导和科技科负责所内各研究室和所外协作单位的协调。
由于咨询服务津贴的分配直接与课题组的经济效益挂钩,为鼓励科技人员提高科研
水平,增强科研后劲,自1988年起,所设立优秀课题奖和优秀科研论文奖,每年评选一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