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堤防工程 流经垦区的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有19条,沿江河有大片低洼易涝地,常受洪水威
胁。为防御外水为患,沿岸各场分别按流域规划建筑了堤防。到1985年,所建38处堤防,总长761
公里(达到标准的有579公里),移动土方2,284万立方米,保护耕地278万亩、村镇176个、人口12.7
万人。主要江河堤防有江川和二九一农场的松花江堤防。重点堤防有友谊农场的七星河堤防、红
旗岭农场的挠力河堤防、八五二农场的小挠力河堤防等。
江川农场松花江堤防始建于1965年。上起桦川县姜华屯,经马库力山至新城公路和新城防洪
堤相接。该堤与松花江南岸最近距离700米,全长31公里。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断面按县级
(四级)标准,顶宽4米,超高1,5米。当年完成的堤段长21.8公里。1969~1972年续建完成61万
土方。以后,逐年又进行了加高培厚。但两岸筑堤后松花江行洪断面束窄,水面抬高,使已有堤
防不够2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尚需加高。
二九一农场松花江堤防始建于1970年,建成于1972年。上自老河宫,下至红卫灌站,全长25.3
公里,完成土方98.6万立方米,保护面积2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万亩。由于江北筑堤后行洪
断面束窄,抬高了水位,已建堤防也有待加高培厚。
友谊农场堤防经多年建设,已形成封闭圈。其中七星河堤防始建了1955年,上自永久闸,下
至龙王庙,长19.8公里。1978年后,该场将七星河堤防延长到汉河口。接连又修筑了北部的漂筏
河堤防和东部的汉河堤防,场界南、东、北三面形成封闭圈。截止 1985年,该场所修界堤总长
148.2公里,保护耕地159万亩,村屯73个,解除了外水为患。
红旗岭农场有5万亩耕地是在挠力河滩地上开垦当然。该场从1975年修筑挠力河堤,逐年加高
培厚,在大涝的1981年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年,河水水位最高时高出堤内耕地2米,当堤顶较低部
位即将过水、薄弱地段发生漏水时,全场从场长、书记、机关干部到工人、学生,千人上阵,紧急
加固河堤,水中取土上堤,人人一身泥水,苦战5天,终于保住了河堤,也保护了耕地。1982年后
该场继续修堤,到1985年共完成土方80.5万立方米,堤长达42公里。
主要和重点堤防工程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