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灌区工程

第四节 灌区工程


垦区五,六月少雨,常影响小麦生育。受大气环流变化和域内生态环境改变的影响,自五
十年代断续出现干旱,特别是七十年代后期出现连续五年的干旱。为在低洼地上创高产,农场也开
始发展水田。因此,各农场在水利建设中因地制宜地采取拦河引水,设站抽水、打井提取地下水等
措施修建了一些灌溉工程。设计灌区44处,总灌溉面积130万亩。因资金短缺,到1985年仅完成土
石方1,772万立方米,已经做好工程的有效灌溉面积61万亩,占设计面积的47%。又因灌水方法落
后,经营管理失当,每年实际灌溉面积仅10万亩左右,只有水田和大型喷灌控制区的灌溉面积较稳定。
一、水库灌区:共22处(其中万亩以上9处,万亩以下13处),分布在友谊、五九七、八五二、
八五三、饶河、双鸭山、曙光等农场。设计灌溉面积57.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7万亩。蛤蟆
通水库灌区是垦区最大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5.08万亩,始建于1978年5月,已建成总干渠1条
(长26公里),分干渠4条(长14公里),支渠6条 (长16公里),农渠32条(长40公里),各种渠道建
筑物194座,达成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1983年后,因无力继续投资,停止了续建配套,1985年实
灌2万亩。此外,有规划并已动工的万亩以上水库灌区还有:友谊农场幸福水库灌区,八五二农场
尖山水库灌区八五三农场清河、劲松、前进一库灌区和新鲜河水库新跃进灌区、林源水库宝林灌区,
五九七农场金沙河水库灌区。因大部没有完工配套,有效灌溉面积不多。
二、自流灌区:共7处(其中万亩以上3处,万亩以下4处)分布在友谊、饶河、双鸭山、曙光、
红旗岭等5个农场。设计灌溉面积10.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24万亩。
友谊农场永久灌区是垦区自流灌溉规模最大、建设最早的灌区,始建于1957年。引七星河水发展
水稻生产,设计灌溉面积4.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
友谊农场的友谊灌区是垦区自流灌溉效益最好的灌区。始建于1958年,以七星河为水源。设计
灌溉面积2.55万亩,历史最大实灌面积2.68万亩。灌区历史最高亩产:小麦 346公斤、水稻334公
斤、玉米475.5公斤、大豆150.5公斤。后因七星河水源不足,灌区内打井26眼,做为备用水源。
垦区的另1处万亩以上自流灌区工程是红旗岭农场的红旗岭灌区。虽兴建较早(1977年),因渠系
不配套,尚未发挥效益。
三、抽水灌区:共14处(万亩以上5处,万亩以下9处)。分布在八五三、饶河、双鸭山、江川、
曙光、北兴等6个农场。设计灌溉面积19.7万亩,装机5,189马力,引水总流量21.89秒公方,修
建灌水渠道182条,总长313公里,建筑物295座,有效灌溉面积12.4万亩。
江川抽水灌区是垦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灌区。1970年始建时,兵团三师组织6个团在当年10
月进行总干、干渠土方工程大会战,有13,000人、50台机车参战,用—个月时间,完成土方185万立
方米。抽水站建在松花江岸边,装机3台(1,346马力),引水流量9.3秒公方,灌排两用。设计灌溉
面积7.6万亩,已达成最大实灌面积3.8力亩。
曙光农场五级扬水灌区,建于1976年,是在“学大寨”的形势下没经充分科学论证仓促“上马”
的。由于水源不足,施工质量差,灌溉方法不过关,多年闲置,基本报废。设计灌溉面积2万亩,历
史最大实灌面积0.3万亩。
万亩以上抽水灌区还有八五三农场的雁窝东西两灌区、蛤蟆通扬水灌区,均未完工配套。
四、喷灌区:分布在友谊等9个农场,共拥有大型喷灌机17l台,农用电机井1,431眼。设计灌
溉面积39.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9万亩。其中友谊农场拥有喷灌机84台,农用井845眼。该场自1982
年全面推广小麦喷灌,1984年实灌面积4.9万亩,是垦区喷灌效果最好的单位。八五二、八五三农
场利用水库灌区发展喷灌,在渠道上设置沉淀池和集水井做喷灌水源,解决了土地不经平整也能灌溉
的问题。但喷灌机的利用率还不高, 1984年实灌面积仅占设备能力的21.5%。
除上述灌区工程外,农场还有些零散井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