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造林与绿化

第五节 造林与绿化



一、造林与绿化进程
垦区造林与绿化工作大致分两个阶段:
1、自筹资金造林。兵团三师组建前,造林由场、队自行安排,以四旁绿化为主。绿化的重点是居
民点和道路。少数农场——如友谊、八五三、曙光农场也营造了少量农防林;双鸭山、八五三和友
谊农场林场营造了部分用材林。
兵团三师至红管局成立初期(1969—1979年),林业机构逐步健全,造林与绿化工作开始走上正
轨。虽造林没有投资,经一系列工作,造林进程比以前加快。1971年秋,三师召开了林业果树会议,
针对林业基础薄弱、育苗很少、造林不多、管理粗放,强调重点抓好育苗,搞好林业规划,提高造
林和管林质量。1972年7月,兵团在四十九团召开林业现场会,表杨了三师促进农林牧全面发展的十
八团十四连、初步改变雁窝岛面貌的二十一团四营、狠抓营区绿化的二十团六营,促进了树立农、
林、牧辩证统一观和发展以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为主的垦区林业。1976年4月,红管局召开林业
工作会议,表杨了1967年就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的省林业模范单位友谊农场二分场二队,队队育苗、
年年苗木自给,重视林业生产的八五三农场,大造用材林成绩显著的友谊农场林场和双鸭山农场。
会议指出:林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有些单位认识不高,抓的不狠,存在三多三少(“光腚”屯多、
“光杆”路多、“光秃”地号多,育苗少、造林少、成林更少)还没有根本改变。会议要求全局1980
年实现农田林网化和四旁绿化,达到林业上《纲要》,一人平均一亩林。红管局进而在1977年落实农
场总局九三林业现场会议要求时,提出1980年前全局营造20万亩农防林,一户一亩薪炭林,共计造林
45.3万亩,绿化608个居民点及1,100公里公路。同年秋季对苗圃、林带、绿化、果园进行了检查评
比。1978年10月,农场总局在曙光农场召开决战林网化汇报会,参观了曙光农场的农防林;表杨了八
五三农场和红管局林业处副处长穆玉盛;提出奋战二年,改变垦区树少面貌,实现农田林网化。1979
年4月,红管局召开林业工作会议,对农场总局提出的“两年实现林网化,两年绿化道路居民点,八
五年绿化荒山秃岭,基本造满荒原”的要求和如何搞好春季植树造林大会战,搞好第一个植树节活动,
保证完成造林、育苗计划做了部署和安排。
经过多年努力,垦区造林与绿化形势发生明显变化。一是农防林营造面积逐年增加,农田林网化
的单位逐年增多。1977年有26个生产队实现农田林网化,1979年实现林网化的队增加到94个,农田防
护林总面积从1972年的6,905亩增加到58,981亩。二是绿化工作取得新进展,由零星植树向成带成片
造林转化。1972年垦区零星植树52.3万株, 1979年达到年植98万株;同年,全区已绿化居民点197个,
绿化公路336公里,有184个生产队实现了四旁绿化。三是年造林面积逐年增加,1972年只有2,225亩,
1974年突破万亩,1976年突破2万亩,1979年突破3万亩。年末实有造林面积从1972年的24,369亩增加
到1979年的119,496亩。四是造林方式方法有所改变。由原来的杨树插条造林为主,过渡到植苗、植根
造林。开始由春季造林向秋整地、五铧犁埋根造林和植树机植苗造林过渡。五是一些林业业务,如:农
防林规划设计、人工林调查、林业学习班、检查评比活动等都已展开。
2、投资造林阶段。1979年,农场总局规定自1980年起实行造林投资,每亩15~25元,专项拨款,
实行造林验收。这对加快造林速度,加强幼林管理,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起了很
大的推动作用。
1980年,农场总局下达给红管局的造林计划为8.4万亩。虽遇春旱,经努力,当年造林8.9万亩,
99.2%验收合格,获农场总局造林流动红旗。1981—1984年造林面积都超过10万亩。但有的年份造林
质量欠佳。验收合格率3,9.9~89.1%。期内的1984年,红管局对营造农防林实行超额完成任务奖,
当年二九一、八五二、八五三农场分别获得奖金6,000、5,000、4,000元。1985年末实有造林面积
57.5万亩,较1979年的11.9万亩增长3.8倍。
历年造林面积详见本章附表1。
同期,绿化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到1985年,垦区已有457个居民点实现了绿化,完成公路绿化
1,743.2公里,有367个生产队实现了农田林网化。
二、义务植树
1982年,红管局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
决议》和黑龙江省政府的部署,对义务植树做了具体安排。局,场相继成立绿化委员会,组织开展全
民义务植树运动。经广大职工群众努力,当年完成121.5万株,为计划的108%。
1983年,红管局为更好地贯彻邓小平同志“义务植树要坚持二十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
扎实”的指示精神,由局长赵峰和各场场长签订了绿化责任状。同年,对全局义务植树的组织,规划、
责任制,质量,完成任务情况等进行了抽查评比。1984年实行义务植树验收制度。
1983、1984、1985年分别完成植树80.7、145.3、99.8万亩。
三,主要造林树种
1、杨树。垦区营造杨树的历史较长,但品种有变化。1974年以前,各场造林用的是乡土树种,主
要有小青杨、小叶杨和大青杨。前二者主要用于四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后者用于栽植用材林。兵团
三师1974年从吉林省引进吉林快杨和北京杨种条,1975年从齐齐哈尔市引进美青、白城二号、小×黑,
北京605、小青×黑、加青,北京0567等杨树新品种种条。以后,垦区又陆续引进了中东杨,小美十早、
斯大林工作者、俄罗斯杨和北京3号等杨树新品种,这些杨树新品种主要用于四旁绿化和营造农田防护
林。1977年,垦区根据试栽情况,参照外地资料,对引进的杨树种进行了筛选,确定小×黑、小青×黑、
斯大林工作者和俄罗斯杨、白城二号、北京605、大青杨等7个杨树品种为推广品种。1982午后,小×黑
(含小×黑14#)、小青×黑、北京605成为经农场总局同意验收的农田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为
扩大推广,红管局于1984年又从吉林省白城市苗圃引进小×黑14#杨林新品种40万株。
2,其它阔叶树。垦区造林用的其他阔叶树种有阔叶乔树种和阔叶灌木树种两大类。阔叶乔木树种
有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花曲柳、白桦、榆树、糖槭和柳树。水,胡、黄主要用于营造用材林。
水曲柳也用来营造农防林,有纯林,也有水曲柳与落叶松混交林,效果较好。八五三农场用胡桃楸营
造了护路林。糖槭,榆树、白桦,花曲柳是用于绿化的树种,尤以糖槭为多。友谊农场的白桦和八五
二、五九七农场的花曲柳绿化林,树姿美观,收到了较好的绿化效果。柳树类主要有白皮柳、青柳,
垂柳、半垂柳、龙须柳、江柳等。白皮柳和半垂柳以八五三农场为最多,其它场也有引入。垂柳,江
柳、青柳以江川农场为多。这些柳树主要用于四旁绿化和低湿地造林。阔叶灌木树种有紫穗槐、胡枝
子,紫丁香、白丁香,山刺梅、桃红、锦鸡儿,黄槐,绣线菊等,主要用于四旁绿化和营造农防林。
3、针叶树。垦区栽植针叶树较早,已有25年以上的针叶树纯林。先后主栽树种有兴安落叶松,长
白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青千,白干、杜松等。落叶松主要用于营造用材林
和农田防护林,樟子松主要用于营造用材林和住区绿化;红松主要用于营造用材林,红皮云杉和鱼鳞
云杉主要用于四旁绿化、农防林带内更新和用材林的冠下更新;青千和白干两个树种主要用于营造用
材林,杜松是绿化的好树种,属常绿亚乔木,为垦区新栽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