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通信管理
第二节 通信管理
一、管理体制
1968年前,除友谊农场有通信科外,其它农场的通信机构只有电话班,既承担话务,又管线路。
农场的电话班都归场办公室管理。
1968年兵团组建后,师、团、营分设通信科、股、参谋。三师警通连下设通信排,辖有话务
站、外线站、载波站、无线站和八五二分站。各团通信股下设通信站,辖有话务站、外线站。营有
电话站。通信系统属事业单位。
1976年兵团撒消,原三师通信科和警通连的通信排合并为红管局通信管理站。各团通信股有些
改为农场通信科,有些改为通电科或将通信工作划归武装部、工业科管理。场通信站管下有载波班、
话务班、外线班和分场电话班。红管局通信管理站1977—1983年实行事业费包干,节余留用,超支
不补。
1984年2月,在管理局和农场机构改革中,红管局将通信管理站改为通信处,辖有外线站、传
真站、自动站、载波站、话务站、电源站、八五二分站、红旗岭分站。场通信部门除曙光保留通信
科外,其他场有的改为通信总站(友谊农场)、有的改为通信广播科(饶河农场)、有的改为通信电
力站(二九一农场),或划归场办公室、工业科管理。红管局通信处在1984年仍实行事业费包干,
1985年改为对内按实有设备定员定编,事业费开支,对外电话收费,这一年的事业费为4.8万元,
比上年减少59.3%。
二、管理制度
垦区有线通信在兵团时期建台成网后,采用部队通信管理制度,逐段负责,统一规程,共同
执行。兵团撤销后,红管局执行农场总局通信处制定的各种专业技术规程与勤务工作制度、设备
维护经费标准、人员配备标准、通信资料标准,使农垦通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为贯彻执行好通
信规章制度,红管局通信系统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八五二农
场(二十团)话务班获1975~1979年兵团、农场总局通信先进集体奖、1978年农垦部通信先进集体
奖,曙光农场话务站、八五三农场话务站1984年获农场总局通信系统先进集体奖。红管局通信站
1983、1984年获农场总局通信系统先进单位奖。
三、通信队伍建设
为培养通信技术人才,三师、红管局除派人参加兵团、农场总局1969~1984年举办的10期设
备维护技术学习班外,还在1969~1984年自办了4期电工基础学习班,3期载波学习班,2期外线
学习班,3期传真学习班,l期共电总机学习班,2期话务短训班。培训后留垦区工作的有:载波
员47名,外线维护员196名,传真员19名,话务员147名,有线技工14名,电源技工11名,外线技
术员5名,载波技术员10名,长话技术员2名,外线技师1名,助理工程师2名,成为垦区通信骨
干力量。
四、设备维护
垦区各通信台站除坚持正常测检外,每年都抓春、秋两季大整修。在设备维护中,鼓励技术革新
改造。友谊农场通信站站长丁德才先后组装了晶体管铃流发生器、晶体管3秒断续器、可控硅充
电机、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电话会议室前置放大器等,他还改装了三相浮充机,由手动开关变为
自动开关,单、3路载波电路2次信号显示,共电总机自动振铃,自动应答等。垦区通信系统推广
了他的先进经验,起了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