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体制
第二十章 劳动工资管理
第一节 管理体制
劳动工资管理是农垦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红兴隆垦区在执行国家劳动工资政策
中探索着既有别于工业企业又有别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劳动工资管理办法,为在低工资和艰苦创业
的条件下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发挥劳动积极性,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根据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
点,围绕把职工的劳动与生产经营成果联系起来,对分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与建立正规农
业生产管理相结合,促进了生产发展。
“文化大革命” “砸烂”了刚起步的具有农垦特色的劳动工资管理办法。劳动力的安排为政
治运动所影响,投资与生产规模未能与大批知识青年来到垦区相适应。由于批判“物质刺激”,职
工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打击。由于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安全措施不落实,屡屡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垦区在恢复、完善“文化大革命”前行之有效的劳动工资管理制度中,
按中共中央1982、1983、1984年1号文件精神落实生产责任制,搞经营承包,使分配形式向责、权、
利统一的方向发展。中央提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垦区经过试点后全面推行,开拓了农垦劳动工
资管理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