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
垦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文化大革命”前由各场党委宣传部门代管。
1949年9月,解放三团到孟家岗建场,当时有解放战争中的战俘人员500人左右,以后
陆续增加,到1950年增加到1,500余人。经过教育后,绝大部分转变政治身份为场员,标
志着由战俘身份转到人民的行列。在此之后,垦区各场又陆续来了一些统战工作对象。比
较多的是友谊农场,有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和工商业者等。
“文化革命”时期,统战工作遭到破坏。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统一战线工作得
到恢复。统一战线工作仍由各级党委宣传部兼管。据1984年统计,全局仅有统战干部9人。
有各类统战工作对象9,022人,其中归侨26人,侨眷378人,港澳眷属161人,台胞26人,
台属89人,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280人,原工商业者13人,少数民族5,682人,民主党派
4人,非党知识分子1,982人,信教人员150人,右派改正205人,县政协成员26人,八五二、
八五三、五九七、友谊4个农场人数较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党中央精神,不断清除“左”的影响拨乱反正,逐步
落实了党的各项统线政策,调动了各类统战工作对象的积极性,为和平统一祖国,为“四化”
建设,为繁荣垦区经济做出了贡献。
垦区有侨眷378人,他们的亲属住在美国,日本、印度、泰国、苏联等15个国家。其中
有些是社会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的人物。通过书信往来,侨眷介绍了我
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在侨眷、归侨中知识分子比较多,有中
级技术职称的知识分子34人,高级技术职称的2人,连同其它专业人员125人,分别在科技、
教育,卫生等战线上工作。几年来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共平反冤、假、错案122起。六十年
代归侨、侨眷中因受牵连被精简下放的按政策重新复工、复职的30多人。因所谓“海外关系”
影响入党、入团、提干、提职的也先后得到解决,有63人入了党。生活上有困难的给予救济
补助。申请回原籍工作的也协助给予解决。对6位台胞,本着一视同仁,优先照顾的原则,
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住房、子女就业、升学等问题也先后解决了。同时按中央要求对台胞、
台属、归侨、侨眷的档案也普遍进行了清理。1985年初,管理局同时成立台湾同胞联谊会
和归侨、侨眷联合会,作为联系台胞和归侨、侨眷的纽带。台联会长李学坤、侨联主席腾瑞廷。
1978年4月开始按中央(78)11号等有关文件落实了右派摘帽和错划改正工作,先后摘掉
右派帽子和改正错划右派共计205人,他们中有不少有用之才,经复查改正后,除已去世的
外,全部做了安排。有的恢复了原领导职务,有的重新调整了工作 除恢复原工资级别待遇
外,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又给予适当补助,全局生活困难补助费69,500元使他们精神振奋,
心情愉快地工作在各自岗位上。
1979年根据中央六个部门下发的落实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的精神,各单位相继
成立落实政策领导小组。通过摸底调查逐步落实了政策。垦区起义投诚人员共计280人,其
中起义投诚前任校官级13人。尉官22人。其余为士兵。其中撤销刑事处分的23人,撤销历史
反革命刑事处分2人,撤销管制1人,对他们的工作也根据政策和本人条件进行了安排。对工
资偏低,居住条件困难的也给予适当解决。现任场、处级领导的1人,科级领导14人,一般干
部38人,技术干部2人,中、小学教员7人,中共党员15人。政策落实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他
们积极工作,有的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垦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垦区近几年由外地流入人员传入基督教,主要在友谊、双鸭山、五九七农场,逐渐发展信徒
约150人。绝大部份是家属。在家庭中聚会,信教人员有增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