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垦工会
第三章 群团组织
第一节 农垦工会
红兴隆垦区所属农场和事业单位的各级工会组织是随着各单位的建立而组建起来的。
1950年双鸭山农场(前身集贤农场)和曙光农场(前身桦南农场)已成立工会,初建时,无基层
工会,基层只设工会小组,1952年各生产队才设有基层工会。1955年初友谊,农场建立工会,
当时的名称是《中国农业水利工会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委员会》。1956年以后,大批转业官兵
来到垦区,随着农场各项事业的发展,职工队伍的不断扩大,852、饶河、853、北兴、江川
等农场和机械厂的工会组织也相继建立。1976年成立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后,红旗岭、宝
山农场和各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也随着建立。垦区的广大工人群众和各级工会组织,
在党的领导下,在开发和建设“北大荒”中,发扬了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坚持了
“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方针,靠马架子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
把千古荒原变成了良田,为“屯垦戍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9年2月根据上级指示,农场工会撤销,原工会组织的许多业务工作,交劳资、组织
和宣传部门分管。
1962年7月又遵照上级的要求,农场重建工会组织机构,重新开展工会活动,直到“文
革”工会部门和其它部门一样遭到冲击,工会组织随之瘫痪。196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
师组建后,因属人民解放军序列,不成立工会组织。
1978年11月,遵照中共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委员会、黑龙江省总工会联合下发的《关
于在国营农场恢复和组建工会组织》的通知精神,红兴隆垦区工会筹备工作于1978年9月开
始,由管局党委常委、副局长罗文阁任筹委员主任,程德广、李德科为副主任。
一、工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978年垦区工会筹委会成立后,遵照全总“九大”确定的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基本方针,
边组建边开展工作,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筹备工作基本完成,于1981年7月召开管理局工
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来自各条战线的代表共281人(正式代表262人,列
席代表12人,特邀代表7人)。管理局党委书记张汉荣到会致词祝贺大会的胜利召开,筹委会
主任罗文阁在会上作了两年来工会筹备工作的报告。大会确定了垦区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四化建设为中心,以抓好民主管理为重点,以搞好职工教育为基础,以抓好职工生活
为保证,结合农场的情况,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搞好全局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大会
还通过了《关于广泛深入开展为四化立功竞赛活动的决议》和《关于全管理局开展十好工
会竞赛活动的决定》。大会最后选举产生了由李德科、程德广、邓祥荣等49人组成的管理局
工会第一届委员会。李德科任主席,程德广、邓祥荣任副主席。并由李德科、程德广、邓祥
荣,尹广仁、毕忠信、许英杰、齐长友、李会亮、陈晏、吴子斌、周华超等组成常务委员会。
工会委员会下设五部一办,即组织部、宣传部、群众生产部、群众生活部、女工部和办公室。
管理局工会委员会每年召开全委(扩大)会或工作会议一次,总结上年工作,部署下年的
任务,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1983年9月,管理局工会召开了首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表彰奖励了生产队级以上的先进
工会委员会180个,先进工会小组172个,先进工会工作者94名,工会积极分子 761名。
到1985年底为止,全局共建立场级工会委员会23个,分场级工会委员会129个,生产队级
工会委员会1,312个,工会小组12,198个。会员139,548名,占职工总数的86.8%。在专
职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中受全总表彰的12名,受省总表彰的41名,受总局工会表彰的461名。
二、职工代表大会制的推行和完善
管理局工会第一届委员会产生以后,始终把推行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和发扬职工群众
积极参加企业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根据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
表大会“暂行条例”、省委和总局党委的指示,以及上级工会的要求,明确提出,凡场级和
场级以下的企业、事业单位都按照“条例”要求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充分发挥职
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体现工
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到1985年年底为止,已建立起职代会制的场级单位有22个,占应建数的96%,队级单位
1,049个,占应建数的81%。友谊、八五三、江川农场民主选举了场长。
1982~1985年管理局工会为开好职代会先后总结推广了八五二农场、友谊农场机械厂、
双鸭山农场修造厂、饶河农场等单位开好职代会和搞好干部评议工作的经验,促进职代会制
向制度化、经常化、网络化前进。
三、劳动竞赛
劳动竞赛,是工会坚持以生产为中心,动员与组织职工搞好生产,最直接、最经常的工
作。五十年代后期,各级工会在积极开展劳动竞赛的同时,认真推广技术革新、改革挖潜等
方面的活动。大力宣传英模人物,如“铁腰姑娘”孟庆芳、全国劳动模范郝焕文等人的先进
事迹。
1962年,各农场重建工会组织后,深入开展了创“五好”和比、学、赶、帮、超竞赛活
动,“文革”和兵团三师时期开展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
1979年管理局工会组织恢复以来,坚持四化建设为中心,开展了以增产节约为内容的社
会主义劳动竞赛。劳动竞赛的主要形式有八种:(1)结合周期性生产开展几比几赛活动,(2)
在生产大忙季节开展连续性的“五日”“十日”“半月”或“一个月”的大小会战,(3)以出
勤、产量、质量,安全、团结互助等为内容进行小指标百分赛,(4)机车组之间开展标准化作
业赛,(5)高产攻关赛,(6)技术表演选拨赛, (7)结合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实行“双超”(超
产、超利润)一奖赛,(8)在全局开展创文明生产队的竞赛活动。
竞赛开始前,各级工会都根据不同生产环节和生产任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竞赛方案,把
竞赛同立功创模和年终奖金分配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这对完成
各项生产建设任务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安全生产,管理局、农场两级工会配备了专
职劳动保护干部,初步建立了群众性的安全生产监督网,在协助行政搞好安全生产上起了一
定作用。通过劳动竞赛和立功创模活动的深入发展,管理局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1977年~1984年管理局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278个,其中家庭农场标兵26个,文明家庭标兵60
个,劳动模范有晁岳仙等944人,受总局表扬奖励先进集体有双鸭山、八五二农场等418个单位;
劳模有李占英、桂体仁等165人;特等劳模有李宝军、王希春,劳动英雄有郝焕文、方瑜;
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奖励的先进集体有友谊农场等4个单位。知识分子劳模有桂体仁、张国
范、蒋中昌,抗灾排涝先进个人有任增学、柴永华,受国家农牧渔业部奖励的先进集体有曙
光、八五二、双鸭山农场等23个单位;先进生产者有刘效政、李国福等12人;建国以来,受
国务院奖励的全国劳模有郝焕文等6人。
管理局工会于1982年对全局的劳模进行了普查。管理局、农场两级工会还建立了劳模档
案,做到了底数清楚。1983年、1985年管理局分别召开了劳模代表会和劳模代表座谈会。
四、职工集体福利事业
垦区工会坚持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方针,积极配合行
政狠抓了职工生活的福利工作。
五十、六十年代,垦区各场均设有食堂,以利独身职工就餐。农场工会群众生活的主要
方面是协助行政搞好食堂伙食;抓好职工婚、伤、病、死工作;搞好职工的劳动保险,并分
别成立劳动保险委员会。
1979年工会恢复工作后,垦区和分场(厂)工会仍把配合行政抓好职工的生活福利工作,
列入自己的经常性的议事日程,在全管理局范围内普遍开展;(1)以“创一类食堂、一类宿
舍”为内容的后勤工作升级赛。受省总工会表彰奖励的一类食堂有八五二农场清选机厂食堂
等3个。受管理局工会表彰奖励的一类食堂有八五二农场五分场三队食堂等25个,一类宿舍有
八五三农场砖瓦厂等5个;(2)解决职工吃菜难的问题。管理局工会推广了五九七农场生产队
建塑料大棚提早一个多月种菜的经验。1982年~ 1985年全局共建塑料大棚346个,面积10万
余平方米,(3)建立互助储金会。参加储金会人数到1985年末已达到36,782人,储金额为
127,715元;(4)困难救济。1979年~1985年对4,803人生活确有困难的职工救济了129,556元;
(5)协助行政建设集体生活福利设施。全管理局共建浴池67个,厕所65个,自来水到户16,963户,
安装家庭土暖气12,341户,(6)1984年开展“送温暖,做好事”活动,工会组织争创“职工
之家” 工会干部争当“职工之友”。全局各级工会共为群众做好事2,571件,各场上报管理
局 107件,被管理局评为最佳好事11件,受到管理局工会表彰奖励。(7)职工疗养。坚持了一
般和重点疗养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安排的主要是各级劳模和开发建设北大荒有30十年工龄,
同时具备25年垦龄的科技、文教卫生人员。1980年~1984年共组织到外地疗养717人。其中科
技人员176人,行政干部165人,文教卫生人员108人,一般工人 120人,管理局以上(含管理
局级劳模)劳动模范148人。1985年兴办家庭农场后,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体制各场去外地疗
养的人员由各场自己掌握。(8)整顿劳动保险。全局培训了保险专业干部516人,为全局
147,000多名职工重新登记了保险卡片,并落实了专人管理。(9)扶贫工作。1984年学习齐齐
哈尔铁路局工会改困难救济为贷款扶贫的经验后,在全局积极推广。首先在二九一农场先行
试点。从农场行政福利基金的困难补助费拿出7,500元以无息贷款的方式贷给15户生活困难
的职工家庭发展副业,养殖业和经营小卖店小食店等。经一年实践,被扶持的各户都改变了生
活状况,不再领救济费, 15户中经济收入达千元以上的有10户,500元以上的有5户。1984年来
全局各基层工会落实扶贫的户数已达317户,贷款达10万元,这项工作受到各级党委的支持并
取得职工群众的拥护。
五、工会宣传工作
垦区各级工会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向工人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国际主义、社
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育,组织职工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并随时宣扬生产、工作中涌现
出来的好人好事。1979年成立垦区工会后,专门设宣传部,各场(厂)也有专人分管宣传工作。
各级工会都积极同有关部门合作,对广大职工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五讲四美三热爱”
和文明场队建设的宣传教育,还组织职工学习了职代会条例,学习文化技术。几年来,全局共
办职工文化技术学校三所,办学习班1,068个,参加文化技术学习达 61,380人次。其中初
中、初技班60,264人次,高中、中专班863人次,大专班253人次。工会还组织了“振兴中华
读书活动”,并总结交流了机械厂读书活动经验。全局有读书小组308个,读书辅导员520名,
参加读书人数2,575人。通过政治、文化和技术教育,明显地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素质,为建设
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职工队伍打下良好基础。
文艺活动:几年来,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文艺活动,收到了较好的
效果。全局共建立文化馆3个,分场文化站7个,生产队文化室209个,职工业余文艺宣传队195
个,有文艺骨干3,676人,美术骨干39人,书法骨干80人。
1981年2月管局文艺调演,5个单位参加演出,共计154人,自创节目13个。
1982年5月,参加总局文艺汇演《组歌》(自创)、快板书《三闯北大荒》、舞蹈《冰凌花》
被评为优秀节目。3人得创作奖。1983年3月管理局举行文艺调演,演出节目32个。1983年9月,
管理局举办了文艺汇演,所属务农场文艺演出队全部参加演出,参加人数275人,评出优秀节
目20个,优秀创作节目20个,优秀演员30人。1983年9月参加总局曲艺汇演,创作节目相声
《老王卖瓜》评为优秀创作奖和优秀节目。红兴隆局被评为优秀单位。1983年10月参加黑龙
江省优秀工人“建设者之歌”比赛,参加人员刘晦刚,徐炼均获第二名。1983年6月省摄影家
协会和管局工会、宣传部联合举办《希望的田野》摄影展览。1984年管理局工会遵照总局工
会《关于在全垦区举办学习中国近代史有奖考试》的方案,组织了管理局职工学习近代史的
活动,1985年4月7日进行了汇考,参加考试的有五九七、八五二、八五三农场等11个单位,
51人。选拨出11人参加总局统考,取得了团体第一名。1985年,各级工会积极配合改革,加
强了主人翁思想教育,开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达标活动,对搞好
职工队伍的建设起到了一定作用。
六、妇女工作
垦区各场在建场初期农场女职工及家属较少,没有妇女工作组织。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
女职工及职工家属逐年增多,1959年后,各农场相继建立了妇联或妇工委,配备了专职妇女干
部。1960年八五二、友谊农场成立了妇女联合会。1962年农场重建工会组织,妇联撤销,妇
女工作纳入工会工作范围,“文革”开始后,农场妇女工作和其它工作一样,受到了严重的
干扰和冲击,组织瘫痪,工作停顿。
1968年农场隶属生产建设兵团,在师、团、营、连各级领导班子中都配有妇女领导干部。
师政治部组织科、团组织股配一名专职干事负责妇女工作。
三师改制为管理局后,成立群工处,有一名专职妇女干事负责妇女工作。
]979年恢复工会组织后,垦区工会下设女工部,妇女工作由女工部负责。1984年垦区工
会女工部在八五三农场召开了“女工、儿少工作现场会”选出了垦区女工委员会委员9人,女
工委员会主任由管理局女工部部长张允朴担任。1985年垦区共有女职工 63,664人,其中女
教师4,372人,女医务人员2,172人,商业、饮食、服务行业5,090人,其它52,030人,这
些人战斗在垦区的各条战线上。
在垦区开发和各项建设事业中,垦区妇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开荒建场时期,各场涌
现了不少“红旗妇女班”、“三八包车组”,“铁姑娘班”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建国
后第一批女收割机手、拖拉机手,如友谊的刘瑛、董延兰、二九一农场的邢延良等。
六十年代初,各场妇联组织妇女学习毛主席著作,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大搞思想革
命化。在家属区建立起居民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开展以“五好”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
赛活动和计划生育工作。
1961年根据国务院调整的方针,各场女职工被精减,有的农场精减了女职工的50%。在妇
女组织的教育下,她们分担了国家的困难,退职后以家属身份仍然积极为农场建设做贡献。
兵团三师组建后,大批知识青年下乡来到垦区,红兴隆垦区接收大批女青年,这批女青
年使垦区女工队伍在素质上年龄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少女青年充实到文教、卫生、商
业等战线。有的团组建了女工排,女工班,在她们中间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如陈越玖、陆
红珠等。
1976年兵团三师撤销之后,管理局群工处发动妇女参加修改婚姻法的讨论。1980年开展
了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到1983年对全局妇女普查一次。1981年至1982年组织宣传贯彻新
婚姻法。1983年开展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1984年由管局工会、宣传部、团
委联合组成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调查组,深入到友谊农场等单位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配合公、检、法严惩了犯罪分子。1984年10月管局工会女工部在八五三农场召开了女工儿少
工作现场会,会上表彰了22个先进女工委员会,37名优秀女工干部和145名兼职女工委员,
8个勤劳致富的万元户。1985年垦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妇联组织妇女开展了饲养业、编织业
等多种经营生产,积极兴办家庭农场,走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道路。
从1979年至1985年底,各农场积极开展了“三八”红旗竞赛活动和五好家庭活动,涌现
出很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三八”红旗手:管理局级:508名 总局级:46名
地区级:2名 省 级:23名
全国级:3名
“三八”红旗集体:管理局级:136个 总局级; 5个
地区级: 1个 省 级;6个
全国级: 1个
“五好”家庭: 管局级,236户 省级:11户
全国级:3户
1985年,管局级“三八”红旗手67名,“三八”红旗集体10个,五好家庭25户。
七、儿童保健工作
垦区在“文革”前和兵团三师时期,儿童保健工作一直由妇联代管。1979年4月,红兴隆
管理局成立了儿保委员会,党委书记张汉荣担任儿童保健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管理局
副局长、工会主席及各处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担任。儿保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同工会女工部合署
办公。
1981年9月,管理局党委根据中央书记处和省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的要求,下发了红农党
字(1981)49号《关于成立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和转发儿童少年工作办公室调查报告的通知》,
把管理局原来的儿保委员会改为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并相应调整了组成人员。由工会副主席
邓祥荣兼任办公室主任,儿保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983年初,儿少工作委员会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选,由党委书记王锡禄任主任。
到1984年底,垦区共有托幼园所587个,保教人员1,494名,入托儿童23,418名,占学
龄前儿童总数的84%,从1979年至1985年,托幼园所扩大面积9,914平方米。1985年有托幼
园所566所,入托人数为16,924人。
垦区托幼工作开展比较早,1955年友谊农场总场就设有一处托儿所,入托儿童20名,
设备较简陋,1956年职工子女增多,各分场和生产队也开始建立托幼组织,总场幼儿园正
式建成。其他农场也相继在1959年前后建立了托幼组织。
1961年,大批女职工被精减回家,幼儿入托率下降。196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托幼
工作又开始恢复,进入发展阶段。兵团三师时期,托幼工作归师政治部负责,托幼事业有一
定发展,各团都建立了托儿所,特别是1975年前后,一部分年龄较大的城市知识青年在农场
结婚,幼儿数量增加。三师改制为管理局后,为了建设一支有文化、有觉悟、有水平、能胜
任保教工作的队伍,对保教人员进行了调整和培训。一方面将不适合做幼教工作的人员调出,
选用合乎条件的人员加强保教队伍。另一方面采取“一学二看三办四送”的方法,以现场会、
经验交流会、外出参观、请老师办班培训及送学校进修等形式,努力提高保教人员的业务水
平。特别是1980年8月,儿保委员会主任张汉荣,从北京请来了8名专职教师,对160名保教人
员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短期培训,现在这批学员已成为垦区幼教工作的中坚力量。几年来,垦
区幼教系统办班培训1,448人次,送出培训 77人次,外出参观学习74人次。
1980初,在全局范围内开展托幼工作“百分升级赛”活动。竞赛内容有:幼儿教育、幼儿
保健、园所管理、服务态度。按百分制,分为四级。同年9月,对竞赛活动进行了评比验收,
友谊机关幼儿园被评为一级园所。以后每年验收一次,到1984年已有七个园所达到了一级标准,
为全局的托幼工作树立了新的榜样。
1980年4月,儿保办按省儿少办的要求,对垦区幼教工作进行了有重点的大检查,经省儿
保办审查批准,八五三农场一分场砖瓦连托儿所被评为省标兵园所,友谊农场机关幼儿园和管
局机关幼儿园被评为省先进幼儿园,管局儿保办在全省托幼工作会议上做了《努力把下一代培
养成为共产主义新苗》的典型发言。1982年初,管局儿少工作委员会和友谊农场机关幼儿园被
评为省先进集体,八五二农场五分场幼儿园的金丽娟被评为省优秀保教员,出席了1982年5月
召开的黑龙江省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1982年6月,管理局儿少委员会在友谊农场召开了托幼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
的有管理局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各单位儿少委员会主任、女工干部、园所长、幼儿教师,
计70余人。
1983年10月管局在五九七农场召开了托幼工作现场会。参观了五九七农场先进幼儿园,
推动了托幼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983年,八五三农场六分场成立了“一条龙”形式的中心幼儿园,即把连队三岁以上的
幼儿集中在分场幼儿园,每个星期接送一次,使连队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在分场,形成
教育一条龙。在新形势下发展了幼教工作。管理局儿少办1984年10月在八五三农场六分场召
开了现场会,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1981年至1984年,垦区各级单位和个人共向儿童捐款171,288.26元,出现了全局都来
关心幼儿工作的新局面。
1985年请鲁迅美术学院的教授来管理局办了一期幼儿教师美术学习班,参加人数60多人。
1985年6月召开了垦区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会上推广了友谊农场家庭教育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