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共青团和少先队
第二节 共青团和少先队
垦区所辖农场的共青团工作,在1968年以前由东北农垦总局团组织直接领导,各农
场设共青团工作委员会。1968年兵团三师组建后,共青团工作由师政治部组织科和团政治
处组织股负责。1976年兵团三师撤销后,由管理局群众工作处负责共青团工作。1979年初,
群众工作处撤销,成立管理局团委。
1968年兵团三师组建时共有农场级团委12个,基层团支部520个,团员5,506人。到
1985年有农场级团委21个,分场级团委78个,基层团支部1,716个,专职团干部127人,有
团员36,252人。
一、团员代表会议
三师第一届团代会,于1975年3月27日至30日在三师师部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 346人,
其中女代表175人,兵团臧副司令员亲临大会并作了指示。代表们听取了师副政委、政治部
主任王锡禄代表党委所作的共青团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由王锡禄等43名同志组成的
共青团三师第一届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王锡禄为团委书记,沈宝英、高惠
珠为副书记。大会分别表彰了90个先进团支部,63名优秀团员,11名优秀团干部。并作出了
《关于授予陈越玖同志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的决定》。
第二届团代会,于1980年5月4日召开(当时称共青团红兴隆管理局首届代表大会)。出席
大会的代表306人,大会讨论并通过了许英杰代表管理局团委所作的题为《为国营农场的现
代化建设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许英杰等33人组成的共青团红兴隆管理局
第二届委员会。表彰了9个新长征突击手竞赛活动先进单位、91名优秀团干部、57个先进团
支部、156名优秀团员。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开展创先进团支部活动的方案》和《开展
十个能手竞赛活动的方案》。在二届一次全委会上,许英杰被选为管理局团委书记。
第三届团代会,于1983年9月14日至17日在管理局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403人,代表们
讨论通过了王希晨代表第二届委员会所作的题为《勇敢地担负起农场现代化建设赋予我局青
年一代光荣使命》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王希晨等24名同志组成的共青团红兴隆管理
局第三届委员会,作出了《关于表彰1982年度先进团委、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
员的决定》三届一次全委会选举王希晨为团委书记,刘永琦、崔平为副书记。
二、共青团活动
五十年代农场初创时期,农场团组织就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组织了“青年开荒突击
队”和“生产监督岗”活动,在生活、劳动条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发动团员带领青年
克服种种困难,胜利完成了国家交给的开荒任务。
1963年,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垦区各场共青团,组织青年学雷锋
做好事,在垦区很快形成一种助人为乐的好风尚。
1968年至1978年,垦区先后接收各地城市知识青年近7万人,知识青年成为当时青年的主
体。各级团组织把引导青年热爱边疆、立志为边疆建设贡献青春,作为团的政治思想工作的
重要内容。广大知识青年继承和发扬了“老北大荒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传统,刻
苦钻研技术,努力学习各项生产技能。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促进边疆文化事业的发展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大批知识青年标兵和积极分子,先后有 4,000多人入了党,
30,000多人入了团,1,000多人担任了连队的领导干部,100多人担任了农场及分场的领导
工作。有50多人在保卫祖国边疆和建设边疆的战斗中荣立了二等功和三等功,还有2,000多
人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有1人被树为黑龙江省青年标兵,6人被评为黑龙江省
青年积极分子,15人被树为管理局青年标兵,103人被评为管理局青年积极分子。北京知青杨
一平为首的担架连在1969年对苏自卫还击战中奋勇支前,荣立集体二等功。陈越玖热爱边疆,
死后也要把骨灰撒在祖国北疆。方瑜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杨一
平参加了1969年的国庆观礼,边福琴当选为全国四届人大代表。
1979年,由于知识青年大批返城,各级团的专职干部减少了80%,兼职团干部减少了60%,
使大多数基层团组织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局团委抓了恢复和健全团
的组织工作。1979年4月到6月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恢复了全局团的基层组织。在全
局范围内开展了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以加速国营农场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尺度的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竞赛活动。涌现出刘效政、方瑜、陆为民,殷宜礼等四名全国新
长征突击手和218名管理局新长征突击手。全局团员、青年业余时间检粮60多万斤,植树100
多万株,积肥5万多立方米。
1979年,管理局团委荣获合江团地委授予的“新长征突击手红旗竞赛先进集体”称号。
1980年,开展“创先进团支部活动”,各项工作都纳入了“创先”活动的轨道。涌现出4
个先进团委,191个先进团支部,466名优秀团干部,1,480名优秀团员。
为活跃团的组织生活,各级团组织开展了筹集经费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工作,通过承包
植树造林任务、种青年田、拣粮、收废品、采山货等方式自筹活动经费25万元。建成青少年
之家700多所,室外活动面积18万平方米,购置图书16万册,电视机163台,文体器材2,068件。
管理局团委还抓了团干部的选配和培训、提高工作,全局配备专职团干部101人,农场级
团委的正、副书记全部配齐,全局5,500名基层团干部70%以上普遍脱产培训5至7天,提高
了团干部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基层团支部普遍建立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制度”、
“请示汇报制度”、“团干部考核制度”、“青年培养对象考核制度”和“六簿一册”,使
团的组织生活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
同时,开展了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风尚教育,使广大青少年的精神
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80年,管局团委再次被合江团地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红旗竞赛
先进集体”称号。
1981年,开展了“在本岗位超定额,在本单位破记录,在本战线创一流”的大小指 标
相结合的竞赛活动和业务承包、突击、义务贡献活动,涌现出了以曙光农场汽车司机兰旅国、
北兴农场联合收割机组车长付志孟和友谊农场皮革厂青年女工康桂玲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突
击手。全局青年工人共超定额工日135,586个,义务贡献工日185,377个,有1,018人创造
了本战线一流成绩,34,679人破本单位记录,节约费用45万元。义务植树29,000亩,被农
场总局团委授予“绿化祖国突击队”称号。
在“五讲四美”活动中,各级团组织坚持以共产主义道德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转化
后进青年为重点,从青少年文明教育入手,大力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利用标语、幻灯、
快报、广播、板报、墙报、画廊等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制定了青
少年文明礼貌十条守则和工商业、服务业青年工人守则。表彰了在文明礼貌活动中涌现出来
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成立了400多个帮教小组,转化后进青年150人。自筹活动经费30万元,
新建青少年之家99所。成立学雷锋小组2,757个,组织公益劳动10,887次,做好事25,388件,
拾金不昧3,133件。5月2日,友谊农场一分场发生一场特 火灾后,管理局团委立即作出了捐
款救灾的决定,短短5天时间,全局青少年共捐款44,000多元,粮票51,000多斤,布票
23,000尺,棉花票2,000斤,各种衣物文具6,000多件,送到了灾区人民的手中。
1981年,是垦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一年,团委向全局团员、青年发出了“坚决响应局
党委号召,全局总动员,把思想高度集中到抗灾自救斗争中来,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在抗
灾自救斗争中的突击队作用,为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做出贡献”的号召,广
大青年在抗灾自救斗争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局涌现出100多个“青年抗灾自救突击队”。
同年9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韩英同志来管理局视察。在友谊农场宾馆听取了管理
局团委书记许英杰的汇报,并对管理局共青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1982年管理局团委加强了团的组织建设,调整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专职团干部,
选拔并培训了一批团干部充实到各级团委,开展了创先进团委机关和后进团支部转化工作,
使一类团支部上升到855个,三类团支部下降到56个,友谊和曙光农场消灭了三类团支部。
全局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了以“为农业生产一年恢复立功”为中心的突击(手)队活动和多种
形式的增收节支活动,全局青少年开展突击活动2,012次,义务贡献工日243,91,5个,34
个集体,84名个人受到合江团地委的表彰和奖励。在开展文明礼貌活动中,全局成立了875
个十包小组,做好事7574件,900多个帮教小组对1,092人进行了帮教活动,转化了500多名
后进青年。全局青少年植树11,200多亩。同时广泛开展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
主义”的三热爱教育活动,举行报告会826次,图片展览87期,重点解决了青年中存在的“三
信”不足问题,一年中有2,447人写了入党申请书,240名青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1983年,开展了春播、麦收两大战役中的突击活动,麦收中管理局团委共嘉奖了150名创
人工割麦最高工效的先进青年个人和297个创机车割晒、拾禾、直割单车单项最高工效的先进
青年车组,并给6名同志立了三等功,给33个青年车组记集体三等功。垦区青少年响应团中央
的号召,采集草、树种,支援甘肃改变面貌,仅两个月内,有18万人次上山采集草、树种44,291
斤,超额13倍完成了上级团委下达的任务,被团省委评为“采种支甘先进集体”。垦区十一
个农场及电厂都受到了团省委通令嘉奖。八五二农场团委还被团中央授予“采种支甘先进集
体”称号,团委书记徐维新参加了团中央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在第二个百日文明礼貌竞
赛活动中,结合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开展了学习张海迪活动。建立了7,820个送温暖小组,
295个助耕扶困小组,649个贴心人小组,964个为您服务小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为社会、
为群众服务活动,做好事10万余件,清扫街道 4,034条,清理垃圾20,900立方米,植树129
万株,种花52万棵,植草坪1万平方米。
1984年,各级团组织坚持以四化为中心,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目标,拓宽了团的活动领
域,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勤劳致富、科学致富,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开展了“一团一场两户
两队”活动,成立了兴办家庭农场宣讲团,巡回宣讲党的富民政策。广大青年涌跃带头承包,
办起了家庭农场、林场、畜牧场。
组织垦区青少年开展了“绿化垦区尖兵”活动,共植树5,720,467株,合计 38,136.4
亩,管理局团委被中央绿化委员会和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击队”称号。同年
管理局成立了读书指导委员会,向垦区青少年推荐了一批阅读书目。许多单位还结合读书活
动开展了知识竞赛和演讲活动。这一年,管理局共青团夺得了农场总局
“共青团工作百分大联赛”的第一名,被农场总局团委授予“竞赛优胜单位”称号。
1985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团干部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管理局团委举办了为期
半个月,有120名团干部参加的学习班。接着又组织场、处级团委书记一行16人赴津、京、沪、
鲁、赣等地考察共青团及青年工作。还开展了调研和信息工作,全局专职团干部写出调查报
告43篇,建立了青少年思想信息反馈网,聘请了35名信息反馈员,使青少年思想工作形成网络。
为了帮助青年学习成才,管理局团委为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函授的100多名青年举办了一个
月的高考补习班,使78名青年被人大函授部录取为正式学员。还开展了营建青年
“绿色工程”活动,共建成青年绿色工程86个,植树4,240,190株,植草坪17亩,建花坛
4,856个。继续组织开展了采种支甘活动,共采集草树种7万余斤,占农场总局的二分之一,
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受到了团省委的表彰。
组织垦区青少年广泛开展了学曲啸、学老山英雄,学五十年代老垦荒战士,树理想、立
志向、建功业活动,录制了20盒老山英雄报告团的录音带,发到农场。垦区十余万青少年收
听、收看了录音,录像。并召开了各种类型的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百余场。激发了青年
一代为垦区繁荣做贡献的雄心壮志。为了使教育活动的效果落到实处,还开展了勤劳致富、
科学致富的“头雁奖”、我为垦区经济腾飞插金翅的“贡献奖”竞赛活动和“假如我是厂长
(经理)”征文活动。在大灾之年,仍涌现出40多个超万元的青年家庭农场和专业户。管理局
团委命名表彰了百名各类青年标兵。这一年,局直地区的青少年自己筹集资金1,675元,自
己设计、自己施工,建起了两座便民候车亭。
三、少先队工作
1985年自管理局团委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少先队工作做为共青团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一名同志专门负责学校少先队工作。1982年又成立了学校部,各农场也都建立了由团委和
少先队辅导员组成的少儿工作委员会。在少儿工作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各学校普遍开展了
多种形式的少先队活动,如“夏令营”、“一日游”、“找春天”和各种形式的篝火晚会,
故事会,风筝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教育了少年儿童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为了做好少先队工作,管理局团委坚持辅导员的培训工作,每年寒暑假期间都举办辅导
员培训班,向辅导员们传经验,交方法,并且每年表彰,奖励一批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81
年,管理局团委和教育处联合举办了一期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三好学生夏令营、到沈阳、
大连等地旅游。
管理局团委还把每年的6月作为关心少年儿童活动月,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少年儿童做好
事活动,为少年儿童免费放映电影、捐款、捐书、做文体器材等。
根据团中央“把全体少年儿童都组织起来”的指示精神,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发展队员,
壮大组织,使红领巾的队伍不断壮大,红领巾班、红领巾校不断增加,1982年全局实现了所
有适龄儿童都戴上红领巾。1985年垦区共有少年儿童69,284人,其中中学16,157人,小学
43,130人,校外儿童3,997人。少先队员49,284人,辅导员1,922人。
四、出席上级团代会
1978年9月11日至15日,管理局有14名正式代表出席了共青团黑龙江省第六次代表大会。
他们是:王希晨、余石英、林晓峰、崔笃勤、黄亚明、郑光辉、满泽海、方幼琴、孙金星、
潘杭南、吴宝元、王献军、邹黑龙、王春胜。
1982年6月16日至21日,管理局17名正式代表出席了共青团黑龙江省第七次代表大会。
他们是:王希晨、王建国、赵敏、赵连生、关久志,崔凤琴、伦文强、满泽海,贺绎奋、
王向明、王业方、王文海、陈鸿艳、杨秀华、钱昌风、张玉林、赵亚军。
列席代表:李捷利。
管理局优秀辅导员钱昌风当选为共青团黑龙江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1982年12月,正在中央团校学习的王希晨列席了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