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
垦区各农场的社会主义教育(简称“社教”)运动开展的时间先后不同。双鸭山,二
九一、五九七等农场于1963年冬季即开始布置;曙光、北兴农场开始于1964年;友谊、八五
二、八五三等农场于1965年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八届十中全会的精神,进行“千万
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育。开展“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贪
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的“五反”运动,后来又发展成为“清政治、清组织、清思想、清
经济”的“四清”运动。社教育运动在“面”上进行(即全面铺开、普遍进行),由各场党委
领导,宣传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
同时,由东北农垦总局党委组织社教工作团,分期分批向各场派驻社教工作队。
友谊农场的社教运动从1965年12月进驻社教工作团开始,1966年8月下旬结束,运动分三
个阶段,即“解放”干部、开展“两斗”(斗“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斗阶级敌人)和系统
建设。1966年1月,宣传“前十条”、“二十三条”,发动群众“揭开阶级斗争盖子”,解放一、
二类干部—(好的和比较好的干部)。3月,大张旗鼓地在管钱、管物、管帐的人员中,开展
“经济领域中的阶级斗争”,重点批判三类干部。4月,以清政治为中心,开展“两斗”。6月
进行系统建设。运动中,全场共批判了281名三、四类干部,斗争了13名“走资派”。查出贪
污分子l,206人。其中贪污千元以上的89人,共查出贪污赃款40万元,粮食、粮票13,700斤,
布票3,800尺。
其他各农场干部“洗脸、洗澡(自我检查),接受批评,职工则进行正面教育,提高思想觉
悟。有的场运动只进行了两、三个月,有的只进行了十几天。“文化大革命”开始,“社教”
运动即停止。
这次“社教”运动,有的农场(如友谊农场),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
总的看,由于夸大了阶级斗争形势,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和群众,当阶级敌人进行斗争,挫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