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尔诚
蔡尔诚
蔡尔诚,193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1950年10月初中毕业,1978年7月入党。抗美援
朝运动中参军。在部队历任学员、防化学班长、排长、营参谋长等职。1958年4月集体转业来
北大荒。
1958年12月由五九七农场一分场农业练习生调总场筹建气象站,为了尽快拿出天气预报,
他到县气象站抄资料,访问会看天的当地居民。在1959年4月麦播一开始,通过广播发布了24小
时晴雨预报。为了掌握中、长期预报,他拼命学习数学、物理。1961年考上北京大学气象函授
班。毕业那年,他提出了一篇与苏联长期预报鼻祖牟尔坦诺夫斯基观点不同的《随机频律》的
论文。这个新概念、新方法得到学校老师的赞赏,推荐在国内最高气象学术刊物《气象学报》
发表。
为了准确的预报天气情况,从1966年2月10日起,他每天从黎明到深夜,一个人连续7,000
多天观测了云天的详细变化,20年来他积累了140万字以上的资料。但是,从原始资料上升为
方法,从试验失败到成功,最后推广到社会,每走一步都遇到很多困难,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经过努力,1974年出版了《看天测云雨》一书,总结了看天测云雨的经验。
1976年起,蔡尔诚把重点转移到用云报暴雨的探索上去了。他用3年时间仔细分析了过
去“年内每场降水前云的特征,提炼出6个大雨前的主要特征。经搜集省内外最大暴雨的资
料,与6个特征中的两个相似,在这两个基本特征的事实基础上,他于1983年在全国性刊物
和学术会议上提出“中国暴雨云型”。随后又提出了与国际降水物理学会议荣誉主席T?贝吉
龙观点(seode一feede过程)不同的另一种暴雨形成观点(云区间的水平互补观点)。为了证明
这些方法是否正确,1984年7月,在北京气象中心,进行了20天试验。1985年又在河南省气
象台进行了38天的暴雨试验。这次暴雨预报成功率比中央气象台的预报高21%,比日本气象
台用电子计算机做的预报高40.7%。两年来,他共进行了9,951次暴雨预报试验,证明了这
种方法较常规方法有效、易行。
经过多年的自学、试验,他以一个普通一兵成长为气象工程师。1986年,省人大常委授
予蔡尔诚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5月,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颁发
“五·一”劳动奖章一枚。7月1日黑龙江省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