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历尽千辛创基业

历尽千辛创基业



历尽千辛创基业
张 连 柱
1954年9月,为了给创建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二九一农场)做好物资准备,我们农建二师六
团奉命到虎林县境内的吉庆村——二道山头执行捞运木料的任务,我们这些战士打过仗,抢
过险,垦过荒,但捞木运木这项工作,从未做过,再有,战士们都是关里兵,身体也有些不
适应,因此,捞运木料的工作,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一个特殊的艰巨任务。
开头那一阶段,我带着两个班,从吉庆往二道山头运送粮食,当时,两地相距约 130里,
有40多里塔头甸子,其余都是山路,中间还有一道小河,而且那40多里塔头甸子,也到处是
水,有的地方水深齐腰。战士们只好往山上背粮食。白面是40斤一袋,大米、高粱米,是50斤
一袋,每人背一袋或两袋。每天回来,衣服都湿透了。发的衣服不够穿,师里搞了一次捐献,
又发给每个战士一付绑腿,就这样,坚持给山上送给养。
天气渐渐冷了,水面上结一层薄冰,战士们送粮,脚伸到冰水里,就象让猫咬了一般痛。
但大家没有一个说怪话,发牢骚的,而是争先恐后地在前边开路,我们遇到的最大一个问题,
就是那条小河过不去了。那条小河,七、八米宽,两米多深,河道弯弯曲曲,以前有船,顺
着弯弯曲曲的河道能过去。现在一结冰,船也不行了,开始有两个同志想踩冰过去,结果连
人带粮全湿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把粮食运上去?大家就在河边召开“诸葛亮会”,大家
提出,人趴着比站着对冰的压力要小得多,于是就把粮放在冰上,推一下,人在冰上爬一
下,或滚一下,再推一下,一个跟一个。结果,才上去两个人,又掉下去了,后来大家散
开,一人占几米冰面,把粮放在冰上,推一下,再爬一下,坚持把粮运过了河,送到山上。
这一段时间,我们送粮队中午只能啃着随身携带的冷馒头,.喝点沟里的积水,或吃
几把雪,由于环境比较艰苦,又吃不上青菜,战士们的视力发生了明显变化,团里发给每
人一瓶鱼肝油,让战士们补一补身体。
上大冻之后,马爬犁能上山了,粮食改由爬犁带上山,我们又投入了打捞木料的战斗。
那时打捞木料用的是近五公分粗的棕绳,全都泡在冰水里,绞盘往上绞的时候,有两个人
在旁边拉绳子。绳子上全是冰,手一握绳就被冰粘住,拿不下来,使劲一挣,便撕掉手上
一层皮。后来团里给拉绳的同志发了胶手套。由于木材在水里长年浸泡,早湿透了,十一
月中旬以后,木材上又带有大量的冰,份量就更重,绳子上也有冰,木材往上绞的时候,
弄得不好,就断绳,绳子一断,绞盘一松,绑在绞盘上的扒杆就要打着人。后来同志们为
了减轻重量,就去打掉木材上的冰。可打冰的同志必须站在水里的木材上 作业,木材
有直有弯,粘在木材两边的冰有多有少,一时站立不稳,或一使劲,就会把人翻到冰上,
把冰砸破,掉进水里,爬上来之后,要赶紧跑回工棚,大约要跑一里多路,到了工棚,人
就冻成冰棍了,在工棚里,把湿衣服脱掉,披上军大衣,围火取暖,稍一暖和,又换上
衣服,投入战斗。
就这样,通过指战员共同艰苦的努力,共打捞上2,500多方木材。
三十年过去了,很多往事都忘掉了。唯有这段生活,唯有战士们那勇敢、进取、团
结乐观的音容笑貌,唯有战士们历尽千辛、开创农场基业的战斗精神,却永远留在我深
深地记忆之中。 (曹振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