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形地貌 地形
农场全境东西长、南北窄。东西平均长距为39.5公里,南北纵距不等。一般为10公里,
最宽为25公里,最窄为7.5 公里。全场地形颇似一条头朝西、尾向东的大金鱼。一队西部的
开花山地区为鱼嘴;其南边的283.3 高地(属二队)和北边的171.8 高地(属一队),恰似
金鱼的两个大眼睛;沿炮手营、葫芦头沟、王麻子沟山至展望山(场部后山),为金鱼突出
的腹部,北自六队北部耕地。南至展望山麓的狭窄地带,宛如金鱼的细腰;北部的大山一带,
东南部十四队至十五队一带和南部大叶沟东山至原三师后防地区和十一队一带,是金鱼展开
的几片鱼尾。
这条美丽活泼的大金鱼遨游于豆波麦浪之间,象征着农场生动活泼的大好形势。
地貌农场地处丘陵地区。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坡度较大。全场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104 ——640 米之间。由于雨季集中,雨期地面四周的山水强烈
冲刷,在扁石河两岸形成了许多平缓岗,坡度在1 ——7 度之间,宜于发展农业。
全场以大叶沟东山最高,海拔640.1 米(锅盔山的林权已移交给林业系统,故不计算在
内),七星河沿岸最低,海拔104 米。地形坡降,低平地1 /50—1 /100 ,缓坡地 1/12
——1 /50. 地势和地质根据地形地貌的成因及母质的不同,全场的地势和地质可分为山地、
缓坡岗、宽谷低平地等类。
山地农场的山地地质为完达山山脉的基岩,其组成有花岗岩、片麻岩、闪长岩。地势海
拔高度为140 —400 米,相对高度在150 —200 米。母质为粗粒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及闪长
岩风化后的残积物,形成为山地棕壤。
缓坡岗地此为农场主要耕地所处地形。因受第四纪侵蚀、沉积作用,形成了深厚的黄粘
土、砂质粘土,以及局部夹石砾的粘土层的土壤母质。海拔120 —200 米,相对高度40—100
米、坡长一般为500 —3500米、宽300 —2500米,地形平缓,其上为黑土和白浆土。
宽谷低平地在七星河和扁石河两岸,由于第四纪初期强烈侵蚀作用的结果,沿河两岸沉
积了砂砾层,其上为厚度不均的砂质粘土和冲积砂所复盖,形成了现在的河流第一阶地。
土壤母质为砂质粘土,其厚度为1 —2 米。
由于地形低平和局部低洼地受河流泛滥的影响,或因季节性的积水,多形成不同成度的
草甸或沼泽土。经排水后,潜育化土壤向草甸土发展,草甸沼泽土向潜育草甸土发展。
山脉
农场诸山属完达山系左翼之余脉。峰岭虽多,但均不高峻。境南有锅盔山,海拔810.3
米,在十五队南面,原为农场所辖的最高山蜂,现为双鸭山林业局南瓮经营所所辖。境西有
开花山和四方台山。开花山海拔418.4 米,在一队西边,四方台山海拔380 米在一队西北,
这两座山在1984年划分疆界时确定归林业局管辖。
境内主要山蜂有十二座,分布比较均匀。其中海拔400 米以上的有五座:大叶沟东山
(又名小锅盔山),海拔640.1 米,位于十一队西南,十队四道沟后边,王麻子沟山,高达
589.7 米,位于松岭林场西南,小尖山的高度为444.1 米,属西瓮林场管辖,大山(又名鱼
池沟山),在六队之北。高426 米,迎晖山,在青年一队西北,海拔411.9 米。农场主要山
蜂具体情况如下表:
双鸭山农场所辖主要山峰一览表
场辖各山中之树林,大多为80年至90年龄之柞、桦林,尚有部分40年左右之柞、桦林及
杂木林,极少数为100 年龄以上之老林,几座较大的山中有小片的松树林、杨树林及椴树林,
近年来已在荒山上营造以樟子松、落叶松为主的松树林,部分山区正在建设果木林。随着多
种经营的日益发展,农场已注意充分发挥多山的优势,大力经营山区,种植果树,栽培木耳、
蘑菇,中草药,养蜂、养蚕,使林、副,牧各业同时得到发展。
河流经流场内的诸河流属乌苏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七星河、扁石河(亦称扁食河)、
大叶沟河、大马蹄河、小马蹄河等五条。
七星河发源于完达山脉北侧之七星砬子山、全长241 公里。流经场内长度为50公里。此
河从农场东部流向东北,经十二队、十一队、九队、十三队出场区,在宝清县境内汇入挠力
河。
扁石河发源于完达山脉北翼的西关门山。全长43公里,场内流长为28公里。此河从西向
东贯穿农场中部,经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场部、十九队、十队、九队至七队东南汇入
七星河。
大叶沟河发源于小锅盔山西南,河长38公里,流经大叶沟、五队,在距东保卫东南约3.5
公里处汇入扁石河。
大马蹄河发源于锅盔山北麓,全长23公里,流向从南向北,流经十二队、十四队,在杨
荣围子(属友谊农场八分场)附近汇入七星河。
小马蹄河发源于锅盔山北麓,河长16公里,流向东北,经十二队、三合村(属宝清县七
星泡镇) 汇入七星河。
双鸭山农场主要河流一览表
水 库
农场大部分农业生产队均修建了水库或大型蓄水池,有的水库并已养鱼。设计水面
面积在10垧以上、蓄水量在3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有开花山水库、支援水库、巍山水库、
双上东水库、双上西水库、筒子沟水库等6 座。较大的蓄水池有扁石河蓄水池、大叶沟蓄水
池、三道岗蓄水池、马蹄河蓄水池、矿井水蓄水池等8 个。其概况如下表:
双鸭山农场主要水库及蓄水池一览表
(1)水库
(2)蓄水站
缓坡、盆地
场区地处丘陵地区,全境无平原,只有扁石河两岸及马蹄河两岸有较大面积的缓坡地,
瓮泉地区有较为平整的几块盆地。
扁石河两岸缓坡地:东至九队二号地,西至一队五号地,面积共有15,000 亩。约占全
场耕地面积10%。占扁石河畔耕地60%。这些耕地较为肥沃,适宜于种植麦类、豆类、高梁、
玉米等作物,少数地块适宜于种植蔬菜及瓜果。缓坡地带包括一队五号地、二队七号地、三
队二号地边、四队一号地和六号地、五队一号地、六队五号地,七队四号地、八号地和九号
地、九队二号地的一部分。
马蹄河两岸缓坡地:这一地区范围较小,只包括十三队六号地、十四队一号地和九号地,
面积共约2000多亩,这些耕地均为六十年代开垦,土质肥沃,适于种植粮豆。
瓮泉地区盆地:这个地区的盆地有四块,即七队一号地、七队十号地、十队八号地、十
一队一号地。这些地号比较平整,但地势均较低洼,涝年往往影响产量,应采取措施加以改
造。
双鸭山农场缓坡地、盆地概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