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气候

第四节 气候



农场地区的气候属于北温的山间冷凉气候,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历年最高气温为零上 36.5
℃,最低气温为零下39.4℃,年平均气温零上2.4 ℃。历年平均降水量532.1 毫米。

无霜期120 天左右。早霜期9 月19日左右,终霜5 月20日左右,年降水集中在7 、8 、
9 三个月。

据农场气象站1955年~1983年实测各项气象资料记录:1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532.1
毫米,期大降水量831.5 毫米(1960年),最小年降水量310.3 毫米(1977年),比最大年
降水量少521.2 毫米。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7 —9 月,占年降水量的60—70%,在此期间,
一日暴雨最大达137.9 毫米(1973年9 月11日)连雨天最长达16天之久(1959年6 月26日至
7 月11日)。

2 、相对温度;年平均相对温度约68%,相对温度年平均最小为5 %(1970年4 月 20
日)。

每年4 —5 月,因受蒙古高原干燥气流的影响,相对温度下降,月平均相对温度在50—
60%,在天晴风大的情况下,午后相对温度可下降到20%左右,造成土壤水份大量蒸发,土
壤干旱。

6 —9 月,受海洋洋流和季风的影响,相对温度大,可达80%以上。

3 、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220.7毫米,蒸发量年平均最小为毫米(1960年),蒸发量
年平均最大为1549.4毫米(1978年)。5 月份平均降水量48.3毫米。

4 气温:历年气温年平均2.4 ℃,极端最高气温36.5℃(1978年7 月2 号),极端最低
气温-36.4 ℃(1969年1 月23日)。月平均最高气温29.1℃(1978年7 月)。冬季严寒,月
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的时间长达五个月。如以有冰期计,则长达八个月。

5 、日照:日照年平均2552.1小时,每年从“春分”开始,日照加长,每天可受到9 小
时以上的日光照射,“夏至”这一天日照达14小时,有利于提高地温气温,加强作物的光合
作用。“秋分”后,日照又复回到9 小时以下。

6 、霜期:历史初霜日9 月19日,历史终霜日5 月21日,年平均无霜期为121 天。

7 、风:最多、最大风向为西风。最大风速28米/秒(1974年11月7 日)。

8 、冰雹:双鸭山农场地区出现冰雹的次数少,分布面积不广,但对作物仍有一定的危
害性。如1962年7 月30日的一次冰雹中,六队玉米受害面积较大。

9 、小气候:农场地形复杂,山脉走向不一致,峰谷交错,地形变化大。因此,各地区
的气候有差异。如靠锅盔山下的九队、十队、十二队、十三队、十四队、十五队年降水量较
其它队多。七队以东地区,高粱在一般年份都能成熟。而以西各队则成熟率低,有时颗粒不
收。

双鸭山农场气象站年平均气象资料统计表 1955 ——1987年



从表中可见:农场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春秋短,夏季气温高,雨量充沛,日照长,小麦
生长期4—8 月,降水量305.7 毫米,月平均气温13.5℃(其中6 月份17.3℃, 7月份20.9℃)。

日照906.5 小时。大豆、玉米生长期5 —9 月,低水量501.4 毫米,月平均气温16.8℃,
日照1121.5小时,有利于麦类、大豆,玉米、谷子等作物的生长。

土、春旱:灾害性气候对农业不利的方面,4 —5 月降水量小,相对湿度低,风大,蒸
发量大,往往发生旱象。据访问材料,本地区近五十年来曾发生三次大旱,即 1932 、1949、
1990年,其中最严重的是1949年,扁石河断流。

4 —5 月正当小麦播种、出苗、分蘖期,大豆,玉米播种、出苗期,为了预防春旱,必
须注意翻地质量,加强整地保墒工作。

2 、秋涝:7 月下旬至8 月中旬,平均降水量147.1 毫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23.5%,
造成耕地土壤水份过多,机车不能下地,影响麦收。为了充分发挥机械效率,须加强麦收前
的准备工作,抓紧有利时机进行抢收。

此外。暴雨和连续降雨给农业生产亦带来了灾害,影响作物产量。如1960年8 月23日,
一天降水量为100.7 毫米,山洪暴发,扁石河两岸被淹,在四队家属房前淹没高程为 150.41
米,造成山坡地大量的水土流失,庄稼倒伏,桥梁被冲毁近20座。1959年7 月曾连续降雨17
天,共降水113.3 毫米,相对湿度维持在85%以上,造成农场的马铃薯都得了晚疫病,秋白
菜得了软腐病,其他庄稼和蔬菜也相对的减产。

3 、霜害,如1959年5 月末的一次晚霜,使农场千公顷以上的庄稼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危
害,估计约损失40万元之多。1957年和1958年五月种植的高梁和乔麦,因早霜的袭击而颗粒
不收。

4 、风害;每年4 —5 月风大,次数多,大风出现次数占全年大风次数40%,最大风速
达18米/秒,此时正是小麦播种、出苗、分蘖期,大豆、玉米播种,出苗期,土壤干旱,表
土被风吹走,造成风蚀。由于农场位处山区,危害性不大,仅局部地区有风害,如七队一号
地、十号地,十二号地、三队的一号地等。
历年气温统计表(一)



历年气温统计表(二)



历年降水量统计表(一)



历年降水量统计表(二)



历年降水量统计表(三)



历年降水量统计表(四)



历年降水量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