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宣传工作

第三节 宣传工作




一、机构沿革

建场初期,农场来专门设置宣传机构,宣传工作由中共集贤县委宣传部派人布置,由各
队党支部书记和宣传委员做具体工作。在各个政治活动中,县委宣传部还派人指导并帮助搞
好宣传工作。如抗美援朝时捐献飞机、大炮,“三反”、“五反时的宣传教育等,县委宣传
部都派人到场帮助召开职工大会,在会上作宣传报告。

1957年农场党委成立,下设宣传科,由孙朋担任科长。1959年春,撤销了宣传科,党委
办公室下设宣传干事。

1958年秋,改由于新兆负责宣传工作。1959年春,农场党委又设宣传科,由陈风歧任副
科长,有宣传干事3 名。1960年,农场党委设书记处。下设宣传部。王凤珠任部长,陈风歧
任副部长,此时农场下设3 个分场,分场党总支设宣传干事,总场设工副业党总支,也有宣
传干事。一分场宣传干事于新兆,二分场宣传干事张嘉淼,三分场宣传干事石金声。工副业
总支宣传干事宋文令。直至1962年3 月,分场撤销,分场总支及工副业总支也撤销,各基层
单位的宣传工作由党支部负责。场党委宣传部按期作布置、检查。

1962年夏至1965年夏,一直由罗兴毅负责宣传工作。1965年7 月,彭光辉调入农场任宣
传科长。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造反派”的“踢开党委闹革命”,党委机构停止了活动,
宣传部门完全处于瘫痪状态。1969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集贤农场改为二十九团,
成立了团党委。团机关设政治处,下设宣传股。初期由柴英杰负责宣传工作,1971年3 月,
孙国臣提升为宣传股股长,李为澄任副股长。1979年4 月,生产建设兵团撤销,二十九团改
为双鸭山农场,场党委下设宣传科,孙国臣任科长。1981年12月,宣传科改为宣传部,马明
良任部长。1982年11月,赵振宇调宣传部任部长,李欣华为副部长。1984年12月,李欣华任
部长。1987年3 月孙连洁任部长,董瑞为副部长。同年6 月董瑞调出。
历届宣传机构及负责人






二、各项业务工作

农场宣传部门主要的业务工作是:理论研究及教育工作、政治形势宣传工作、通讯报道
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一切均依照当时的政治形势围绕着党中央所提出的中心任务进行。

1 、理论研究及教育工作理论工作的研究及教育,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知
识,苏共(布)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党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毛泽东
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组织全场党员干部学习01958 年大批转业官兵到场
后,理论学习的空气比较浓厚,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政治理论教育都能有计划地进
行,很多同志都有学习笔记,有的还能联系实际写出心得体会。1962年至1965年。全场广泛
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写学习笔记,评选毛主席著作学习的积极分子。1966年“文化大
革命”开始后,宣传部门处于瘫痪状态。不久,双鸭山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黑龙江生
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先后进场,宣传“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的理论。1969年二十九团成立团政治处设宣传股,理论学习仍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理论为中心。造成干部职工思想上的混乱和行动上的“左”倾。直到1976年秋,“四人帮”
被粉碎后,理论工作才拨乱反正。1977年宣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场进行了“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学习和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论调。1982年10月24日至12月6 日。农场举办了
党的“十二大”文件学习班,共有七批干部,党员共843 人参加学习。1983年10月25日至11
月1 日,举办了第一期《邓小平文选》读书班、党、团支部书记在各基层单位宣讲员107 人
参加学习。

11月2 日至8 日。举办第二期读书班。各基层领导干部、机关部分干部及退休干部共145
人参加了学习。同年12月又举办了第三期读书班。前两期未参加学习的机关干部及基层干部
参加学习。 1983 年至1985年,全场又组织了对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三个“一号文件”的
学习,并在干部党员中进行了测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农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宣传部
门又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有关企业改革及兴办家庭农场等理论及具体政策的学习,促进了
改革的进行。1986年底至1987年初,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又举办了科、队两级
干部学习班,较系统地学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986年4 月,党委印发了思想政治工作调查提纲,并在全场开展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研
讨活动,各基层单位递交调查报告23份、论文36篇,其中10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参加了
大会交流。

2 、政治形势宣传工作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时期,主要宣传了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
国的道理,动员人力、物力支援朝鲜前线。开展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活动。1954年至1956
年宣传的中心为全国农业合作化,学习和宣传毛主席的《关于农村合作化问题》的报告。1957
年根据上级的布置、宣传了“反右”的各种文件和资料。宣传了划定“右派分子”、“中右
分子”的条件等。1958年5 月,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公布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场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场部及各生产队墙上均大书“总
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万岁”等标语,并宣传鼓动“大办钢铁、大办粮食”。农
场动员大批干部到羊鼻山大炼钢铁,在工地上也大作宣传鼓动工作。

1961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召开后,宣传部门的中心工作是宣传党在农村深入贯彻的《十
二条》,为进行整风、整社做好准备。1962年根据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精神,农场进一步宣
传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1964年春,开始开展社
会主义教育(即:“四清运动”教育)将全场所有干部进行摸底排队,进行分类,1965年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在宣传部门停止活动的情况下,各“造反派”宣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怀疑一切、打倒一切。1969年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宣传“三忠于、四无限”和“以阶级斗
争为纲,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1974年2 月,二十九团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批林批孔”文件,广泛开
展了“批林批孔”、“批儒评法”运动。各连队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和“批判小组”,并
通过广播、墙报、黑板报和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上挂下连的大批判,同时大力开展“学大
寨”

运动和“学习小靳庄”运动的宣传。派出大批干部到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回来后向全体职工进行宣传,有的连队带回“大寨土”,以作纪念。在学习“小靳庄赛诗活
动”

时,有的单位发动全体职工、家属写诗,甚至通宵达旦。1975年,二十九团又根据上级
布置开展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直到1976年10月才停止。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全国揪起了揭批“四人帮”的高潮,深入揭批了“四人
帮”篡党夺权、祸国殃民的罪行。

1977年二十九团改为双鸭山农场后,全场又开展“三大讲”。同时宣传了恢复党的优良
传统和作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场宣传部门于1979年开始组织全体干部职
工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同时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论调,宣传了全
党工作着重点转移。

1983年以后,主要宣传党对农村的经济政策,1983年至1985年主要宣传党中央的三个
“一号文件”,大搞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大办家庭农场的各项政策和规定。1985年至1986年宣
传《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 ,通讯报道工作农场宣传部门(宣传科、宣传部)设有通讯报道干事,主管对内组织
稿件,对外报道新闻的工作。各基层单位有通讯报道小组,由党支部直接领导,负责向本单
位黑板报和农场广播站供稿,并向《农垦报》及《双鸭山日报》、双鸭山人民广播电台投稿。
六十年代初期。农场对《合江农垦报》供稿较多,曾受到表扬。同时在场内办“跃进报”、
三分场曾办“促进报”。农场广播站保持常年广播,来自各单位的稿件源源不断,起到了传
播知识,交流生产、工作和学习经验,表彰先进,帮助后进等作用。

1980年以后,对外的通讯报道工作日益加强,《双鸭山日报》,双鸭山人民广播电台采
用农场的稿件甚多,《农垦报》和《合江日报》也采用于一批稿件和新闻图片。有的新闻稿
件和图片分别被《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农民报》、《黑龙江日报》所采用或
转载。1983年至1987年农场又在麦收期间办了《夺粮》小报,(每天一期),对指导表收工
作和推动麦收期间的各项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5 年间共计用稿1550多篇。

宣传部曾选派通讯报道骨干到《双鸭山日报》社学习,并在场内开办了通讯员训练班。
1983年和1984年,并从连队挑选了8 名通讯报道骨干到宣传部培养实习,到各连采访,使他
们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经过近两个月的培训,这些同志初步掌握了采访和撰稿知识,在报纸
和电台发表了稿件。宣传部每年对通讯报导工作均有总结,对积极写稿,采用率较高的通讯
报道组及报道员给予表扬和奖励。1982年以来,农场的通讯报道工作一直是超额完成任务,
受到管局的表扬和奖励。1985年至1987年连续举办了新闻报道员学习班,建立了一支专职、
兼职相结合的通讯员队伍,农场与《农垦报》、《双鸭山日报》,双鸭山人民广播电台等新
闻单位建立广泛联系,使新闻报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1984年报刊、电台发表稿件数



1979—1987场内广播站播出稿件数



4、统一战线工作
农场党委未专设统战部,统战工作由宣传部负责,指定专人办理。有关侨务工作、民族
政策落实工作,宗教信仰政策的落实工作。对待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工作,对起义投诚人
员的政策落实工作,宣传部都依照中央有关规定认真执行。几年来对外侨、旅外华人,台湾
和港澳居民的亲眷作了调查和登记。召开了座谈会。并组织他们推选代表出席双鸭山市侨联
会议。年、节期间对他们进行慰问。对少数民族的同志按照民族政策给予应有的待遇和照顾。

对宗教组织,向他们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从1979年至1984年全场5 名“右派
分子”

全部摘帽,对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人给予了平反,落实了政策,并根据他们的能力安
排了适当的工作。对7 名原国民党军队中起义、投诚人员给予落实了党的政策,对他们量才
使用。

1985年至1987年,统战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深化改革这一中心开展,进一步对统战
人员落实政策。对侨眷、台属、信教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建档工作,对起义、投诚人员发
放证书,充分调动各方面统战人士参加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积极性。

5 ,文明建设工作1985年,农场成立文明建设领导委员会、主任刘发、副主任李光、赵
振宇、委员12人,办公室设在宣传部。

为了加强文明建设、尤其是景观建设,场党委印发了(1985)10号文件《关于场部地区
开发文明建设集资活动的决定》,号召集资修建场部地区街道和厕所等项基础建设。广大干
部职工积极响应,集资8.5 万元,1986年修建任务完成场容大为改观,各基层单位也大搞文
明建设,颇见成效。当年,农场即被管局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场文明办制定下发了《精神文明建设竞赛方案》和考核验收细则,使精神文明建设逐步
走上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1986年农场工会、农场煤矿党总支书记刘友德分别被总局党
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中心幼儿园、职业高中党支部被评为总局级重视思想
政治工作、重视学校管理先进集体。

1985年至1986年被农场评为文明单位的有: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六队、七队、八
队,九队、十一队、十二队,十三队、十四队、十五队、实验站、西瓮林场、松岭林场、向
阳林场、园气站,畜牧公司,修造厂、汽车队、电业所、砖厂、瓦厂、造纸厂、加工厂、工
程二队、生活服务站、商业公司、经贸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煤炭公司、医院、场直小学,
场直中学,职业高中等。

1987年改进文明单位办法。只评文明先进单位。获得文明先进单位的有:二队、八队、
松岭林场,砖厂、职业高中和物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