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社教”和“五反”、“四清”

第六节 “社教”和“五反”、“四清”



1962年11月23日,场党委根据上级党委《关于今冬明春对城乡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教
育和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通知》的精神,发出了《关于今冬明春对全场职工群众开展社会主义
教育的通知》,以提高职工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搞好各项生产,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这次
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大力进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
集体主义的教育,继续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宣传国内外形势,明确任
务,看到光明前途”。到1963年,运动逐步深入,在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简人员的基础上,又
进一步开展以“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
把”为内容的“五反”运动。党委于12月27日正式组成“五反”运动的领导小组。成员有王
永固、赵青山、宋绍武、金永华、郭文祥5 人。宋绍武兼任办公室主任,孙朋、朴凤山、田
起为副主任,并抽调7 名干部为专职工作人员。

运动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2月起到1964年2 月中旬止。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基
础上,继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第二阶段从2 月中旬到4 月末。结合增产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改进作风、整顿和健全各种制度。第三阶段
从4 月末开始,再结合增产节约和整顿工作,大张旗鼓地开展群众性的反对贪污盗窃,反对
投机倒把运动。

在此同时,全场干部于1964年2 月下旬开始进行15天的“洗澡”(自我检查),其内容
为检查生活特殊、多吃多占、“走后门”、“手脚不干净”等。第二步于3 月上旬集中时间
反对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和生活特殊化。

经过此阶段学习和检查,全场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得到了提高,基本煞住了多吃多占、
“走后门”等歪风,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有所改变。

1964年2 月10日,东北农垦总局又发出《关于面上社会主义教育的安排意见》,指示要
进一步学好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农村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等文件,认清“面上的工作起到煞住歪风,发动
群众,初步搞好干群关系,初步打击阶级敌人的作用”。教育基层干部认识依靠贫下中农的
重大意义,鼓励干部主动改正缺点和错误,以便轻装上阵、团结对敌。要求干部结合分配工
作,清理工分和帐目,建立必要的制度。不准多吃多占,不准铺张浪费,不准挪用公款,不
准贪污盗窃,不准投机倒把,不准打骂群众,不准违法乱纪。号召干部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
动,改进思想作风,密切群众的关系,继续宣传贯彻“六十条”,发挥农副业生产,严防阶
级敌人破坏活动。

在此期间,全国还进行了“清政治、清组织、清思想、清经济”的“四清”运动,农场
未作为“四清”重点,故未进行,只抽调了几批干部参加工作组。第一批抽调干部共17名
(其中女干部2 名),由副场长金永华领队在东北农垦总局学习之后,编入社教工作队,于
10月28日被派到密山农垦局及同江县、抚远县所辖的公社参加社教工作。第二批抽调干部40
余人,由党委书记王永固带领,参加社教工作队,于1965年5 月24日被派到农垦部机械厂
(迎春机械厂)和牡丹江农垦局参加社教工作。同年11月25日,又抽调6 名干部由董志富率
领协助桦川县社教工作队,到同江县同江公社向阳大队及汤原县所辖的公社参加社教工作。
第三批抽调干部46人(女队员2 人),于1966年7 月4 日,由场长赵青山、副场长鞠洪奎率
领,参加社教工作队,到萝北县江滨,名山、军川等分场及依兰县参加社教运动(其中到萝
北31名,到依兰15名)。不久该地区文化大革命即开始,当地群众在“造反派”的带领下,
起来反对进驻工作队,总局通知工作队分批撤回。

农场“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从1965年6 月3 日开始的,主要领导人是副书记宋
绍武,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运动才告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