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联合加工厂 1、粮油加工业的兴建与发展
农场的粮油加工业是从使用人力、畜力生产到使用机械、电力,逐步发展起来的。到目前
已成为具有5 层楼房,成套电动机器设备,能大量加工各种粮食、豆油,并能酿制白酒的联合
加工厂。
建场不久后的1949年,为了解决职工的吃粮问题,农场就开始用畜力(马)拉磨、拉碾,
加工粗粮。
1950年改用以木炭为燃料的带动中筒式的机器加工粗粮,1952年又改为烧柴油带动机器。
可加工玉米面、玉米植、大米、小米、高粱米等粮食。但因设备差,速度慢,效率很低,
需一遍一遍反复加工才能制成合格的成品粮。
食油加工是从1950年春天开始的,当时在场部都开设油坊,仅设保管员1 人(由王聘清担
任),掌管制油、存付等一切事宜。有工人7 名,一个班次作业,备有10个榨眼的螺旋榨,用
燃烧木炭产生瓦斯带动座机,采取油包草的方法进行生产,产品除供应本场食用外,剩余的对
外出售。直至1958年油坊迁至老加工厂(现二队)时,仍使用螺旋榨生产,只是榨眼增加到20
个。
1958年春天在老加工厂建立酒厂。当时只有8 个职工,有扬楂机一台,以糠麸作原料,用
穿心锅加温,操作过程全部使用人力,出酒量很少,同年秋天,职工增加到30人,分两班作业,
日产量达700 多斤。
1953年,农场成立联合加工厂。贾士泽任厂长,赵永发任书记,叶春余任副厂长,有职工
486 人。将米面加工、制油、制酒等项合并到一起,并经营制糖、制砖、制造纤维板和木材加
工等项。但后4 项未到一年即停止经营,只剩粮、油、酒3 项,职工数也相应减少。1969年4
月农场改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十九团,联合加工厂改为面粉加工连,黄树年任连长、段
立仁任指导员、孙善义任副连长,有职工320 人。分为两地生产,面粉车间迁至新场部东边新
址,制油车间及制酒车间仍在旧址。1975年才迁入新址。制油车间进行扩建,由本场工人、技
术人员自己设计安装,后又增购了一批榨油机器设备齐全,加工的豆油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976年恢复农场建制后,联合加工厂亦恢复原名,由赵永发任书记兼厂长、段立仁、马继恒任副
书记、孙善义、辛殿义、宋绍戬任副厂长,职工317 人,1980年至1987年,段立仁、陈升贵先
后担任书记,孙善义、冯山峰先后担任厂长、贾从善、梁景春、宋绍戬、辛殿义任副厂长,职
工327 人。从1986年增设挂面车间,年产量354.80吨。至1987年,面粉年产量达到5486吨,豆
油年产量287 吨,白酒年产量84吨,豆饼年产量1645吨。
2、生产设备与生产水平。
(1)面粉加工车间
面粉车间建立初期只有两台石磨,一台制米机,每日可加工面粉800 —900 公斤。
62年增添了大批设备,有两台立式水平磨辊,两台碾子,一台制米机,7 台磙罗,每日可
加工小麦8 吨到9 吨。1967年至1977年之间,又增加了一批机械设备,其中有过筛机 4台,风
机一台,刷麦机一台,打麦机一台,制米机两台,美式磨两台,国产600 磨一台,打麦机一台,
吸尘器一台,吸风机一台,罗一台,平罗3 台(国产两台、苏联产一台),打包机一台,全部
机械都由电力带动,每日分三班作业,每班10人,面粉日产量10吨。
1977年后,面粉加工生产作了合理的布局,机械设备也进一步改进,小麦加工分为小麦清
理和小麦制粉间两部分。制粉间的设备有:平筛3 台,磨粉机4 台,刷麸机4 台,打包机1 台,
布筒出尘器两台,除尘风机两台,提升机14台。小麦清理机器设备及流程是:振动筛——去石
机——振动器——皮带输送机——小麦加温机——着水绞龙——润麦包——磁选——振动筛—
—去石机——打麦机——振动机——碾米机——振动筛——刷麦机——振动筛——二次着水龙
——净麦仓——进入制粉间磨粉机。这种小麦加工工序沿用到现在。1981年以前每天三班作业,
1982年改为两班作业。1984年联合加工厂又扩建,把原来麦仓房重新修为4 层楼房,更新机器
设备,提高产品质量,使面粉稳定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上。
(2 )制油车间1950年油坊初建时,榨油机器只有10眼螺旋机一台,至1958年油坊并入加
工厂后,这台机器作了一些改进,将榨眼改为20个。电动振动筛、去石机、烘干塔、软化锅、
豆碾、水化灌、储力器、蒸炒锅、顶压机、油泵和7 台提升机、10台榨油机。每天3 班作业,
每班10人,年产量为210.2 吨,质量达得国家规定标准。
(3 )制酒车间制酒车间的前身是农场酒厂,是1958年春天建立的,当时只有工人8 名,
使用扬楂机和穿心锅等简易设备,人力操作酿制白酒。同年秋天扩大生产有职30余人,分两
班作业,每天出酒700 多斤。1975年设备有所改进,取热改用锅炉,机器设备基本齐全。
成品车间为蒸馏系统,有甑桶、冰凝器、扬楂机、抓料机、扒机、鼓风机等设备。
半成品车间有培菌室的恒温箱,干燥箱、冰箱、高压灭菌器、种室的蒸料锅、通风机、柴
油机、扬楂机等设备。
主要产品有“北大荒”白酒,“雁窝岛”白酒,销售至各市县及农场,颇受欢迎。
联合加工厂的设备还有汽车、胶轮车、地中衡、装袋机,全厂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3、历年产品、产值、盈亏情况
联合加工厂主要产品为面粉、豆油及白酒,1976年以前因资料残缺已无法统计,仅据1977年
以后各年资料统计如下:
1977—1987年的产品、产值及盈亏情况
单位:吨、元
4、文明建设
联合加工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干部职工的政治、文化生活十分重视,对他们的
业务水平的提高也很关心,几年来,先后选送几批技术人员(主要是化验员)外出学习,培养
和使用了一批年轻干部和技术人员。厂里设有广播室,安排适当时间向全厂职工宣传党和国家
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令,宣传各项规章制度,宣传计划生育。厂里还利用班前、班后时间,
对职工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加工厂党支部经常组织团员,青年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
法纪教育,同时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各项文娱体育活动,建立了业余文化中心,设有图书阅览室,
修整了篮球场、乒乓球室。对职工福利生活,厂里也很重视,开设了理发室、洗澡间等。
开展文明建设活动,使厂风得到好转。以厂为家积极工作的人日益增多,遵章守纪、爱护
公物蔚然成风。
5、重大事故
1954年的夏天,工人李本和利用休息时间修好钐车把后进行试车,他迈过机器皮带,通知
当班工人拉闸送电,不慎被皮带轴挂住,带入皮带里,当场被绞死。
1960年冬天,工人鞠福连在机器开动后挂皮带,工作服衣襟被机器皮带裹住,将人带入被
绞死(当时电机马力小,冬天带动不起来,须必在开车后挂皮带)。
1978年7 月8 日,面粉车间改装加工玉米面,下午四时左右试车,副班长侯德信在二楼看
碾子,试车时挂绞轮带,被皮带卷住,有人发现时即拉闸停车,但候德信已奄奄一息,送至医
院后立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