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图书馆、文化室

第二节 图书馆、文化室




一、图书馆

农场图书馆是在1961年成立的。在此之前,工会购进了一批图书(1599余册),无专人管
理,也无一定的借阅手续,书籍易失散。1958年曾由周福茹管理过一个阶段, 1961 年成立图
书馆后,调三队(现七队)交换台话务员胡桂芝管理图书。订立了阅览制度和借阅手续。当时
场部附近地区的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到图书馆读书阅报和借阅书籍的较多,读书空气比较浓
厚,为了扩大阅览场所,1962年图书馆又迁至场部办公室东侧的原理发馆内,此时又添购图书
2000余册,共有图书4000余册杂志29余种。

1963年9 月,场部迁入新址,图书馆暂时设在工程队内,由张师妹任管理员,当时房舍太
小,借书、阅览均不方便。1964年,又将图书馆迁回至老场部,利用原场部机关办公室一部分
房间作藏书室和阅览室,新场部工会仍保留了一部分图书。书籍总数约6000多册。图书馆迁回
老场部后,仍由胡桂芝担任管理员。“文革”期间图书馆被封闭,后来很多书籍被认为是“封、
资、修的大毒草”遭到销毁,其他书籍也逐渐失散。

1969年4 月农场改为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九团后,成立了图书馆,由政治处宣传股领导,知
识青年姚良瑜负责图书管理工作。图书室新购了一批书籍,并订阅报刊、杂志共59多种,书籍
杂志主要是供借阅用,建立了借阅手续。兵团撤销后,图书室暂肘无专人管理,只由王同兆、
邢小平等业余代管。

1980年农场又建立图书馆,由工会领导。馆址原设老招待所西侧,1984年迁入新落成的小
楼楼下,由齐国荣担任图书管理员。经过整理后的图书尚有2000多册,订阅杂志 89 多种,报
纸20多份。1987年迁入工会三楼,有较正规的借阅和阅览制度。

二、文化室

农场各基层单位均设有文化室,由基层工会和共青团支部共同负责,六十年代初期,原三
分场场部(现十二队),文化室藏书甚多,其书籍来源为部队转业时带来的。原预备第四师步
兵第十二团和华北军区卫生部健康归队团的全部藏书,其中有不少为世界名著。此外尚有手风
琴9 架,管,弦乐器上百件,但因管理不善,散失了部分,“文革”中全部损坏、丢失。兵团
时期,各连队均有文化室,购置了书籍、乐器和棋类等文娱用品。大部分连队买了电视机(其
中有一部分连队的电视机有投影设备)。各单位的电视机由于无专人负责,使用和保管较差,
大部分损坏,有的甚至丢失。

兵团撤销后,农场各队文化室又经过整顿,在连续几年开展“文明”活动之后,面貌大
为改观。连队文化室订阅了报刊、杂志,添购了图书,有的单位已有彩色电视机,二队、九队、
十二队、煤矿等单位文化室的设备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