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章 地名录

第八编 附录

第一章 地名录




双鸭山农场地名录

锅盔山在十四队西南,十五队南面,海拔810.3 米,系完达山之余脉。山峰之中部隆起,
顶端突出。山之两翼对称,略呈弧形,整座大山宛如一顶古代将军所戴之“锅盔”故得名。因
山内蕴藏铁矿,又有铁盔山之称。自山巅至山腰,古木葱茏,以松树居多,树身大者需二三人
合抱。其次为桦树、杨树、椴树,树干直径大多盈尺,亦有超过尺半者。此外,尚有经济价值
甚高的黄蘖(黄菠萝)、核桃(楸子)、水曲柳,以及可以繁殖猴头、木耳之柞树。山腰至山
麓间,因长期无专人经营,且滥加砍伐,故无大树,只有大片榛林,间以少量幼龄之柞树、榆
树及红桦等杂木。

锅盔山中的物产丰富,除煤、铁、木材之外,尚有山梨,山杏、山丁子、核桃、松子、葡
萄、蘑菇、木耳、猴头、蕨莱等山果、山菜,并有芍药、桔梗、苦参、大黄、五味子、车前子、
白鲜皮、血见愁等中药。知名动物有黑熊、马鹿、狍子、山兔、狼、狐、貉、松鼠、山鸡、斑
鸠、啄木鸟、白头翁等。

50多年前,锅盔山一带曾是抗日联军活动之地区。1938年11月,抗联六军第一师曾在此与
日冠及伪军血战,敌我双方均有伤亡。后敌伪曾在锅盔山顶树立一座木质柱形碑,上刻有“满
洲六六○部队忠灵碑”字样。1958年秋,此碑尚在,后被掘出置军事博物馆。现在锅盔山顶设
有防火指挥部嘹望所,筑嘹望台及住宿小舍,舍前有泉井,泉水清凉,终年不枯。

扁石河又名扁食河,发源于完达山麓之宝山屯西南山区。从西向东贯穿双鸭山农场中部,
流经三队(东葫芦沟),二队(跃进村)、四队(前进村)、场部(扁石河镇)、化肥厂家属
屯、砖厂(东保卫)、九队(东瓮泉)、十队(西瓮泉)至七队(李津围子)东南,汇入七星
河。河长43公里,流域面积638 平方公里,河宽中游5 —6 米,下游19余米,最宽处达16米。
河槽深度上游。1 米,中游1.5 米左右。下游最深处为 2米。

相传在60多年前,河畔即有零星住户。有一次,上游有户人家吃饺子(扁食),吃完后将
剩下的饺子用小篮子携至河边“透”一下,不慎被水冲走一部分,正巧下游有人到河边提水,
桶中发现有饺子,颇为惊奇,招呼邻人来看河中之“扁食”,此后即称为扁食河。数十年后,
勘探队来此测量,发现河底有很多黄褐色之扁平卵石,因给此河命名为扁石河,并标入地图。

扁石河中,本来水产颇为丰富,有鲇鱼、鲫鱼、柳根、泥鳅等鱼类及螺蚌、小虾,但往年
经常有人大量捕捞,或用炸药炸鱼,上游一带又常置拦网,以致近年来鱼迹渐少,仅有少量鲫
鱼,柳根及老头鱼幸存。

扁石河两岸土地肥沃,历年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收成较其它地区为佳。五十
年代初,曾在中游南岸试种水稻,但因缺乏经验,效益较差,后来未再作试验。

近年来,扁石河畔变化很大,铁路、公路运输繁忙,国家投资新建东保卫矿,座座楼房拔
地而起,农场亦在河畔兴建工厂,开设商店,并修建浅水养鱼池,种植果树,培育木耳,大搞
多种经营,数年之后,扁石河两岸将大为改观。

王哑叭店位于双鸭山市东南,距市区33公里,南临扁石河,北倚展望山,是双鸭山农场场
部所在地。

50多年前,有一对姓王夫妇在扁石河中游北岸展望山南麓的一条路边开设店铺?备有烟酒
饭食,供拉粮、运木之大车老板及来往行人歇脚“打尖”。男店主憨厚朴实,只顾干活,少言
寡语,被人赠以“哑叭”绰号。女店主泼辣,勤快、干净利落,且善察颜观色,应对自如。当
时虽为日伪统治时期,此地区尚无政权机构,各类人物往来较为自由,店铺收入略能维持其夫
妇生活,故开设时间较长。因王某有“哑叭”之称,其店即被称为王哑叭店。另一传说,女店
主姓王,是哑叭。此人心灵手巧,待人热忱,来往人称其店为王哑叭店。解放初期并有人在兴
隆镇见过此位年近四旬,身高体壮,相貌端庄的王氏女老板。

农场场部迁至王哑叭店后,建设发展很快,国家测绘总局测绘时,已将地名改为扁石河镇,
标入地图,现在这个镇已成为全场的政治、文化、工业和商业中心,有居民 1337 户,4496人
(据第三次人口普查数字),小镇交通便利,有铁路通双鸭山市及七星、东保卫、宝山、四方
台等矿。公路内通各队,外达双鸭山市、宝清县及红兴隆管理局,成为全场之交通枢纽。

东、西瓮泉瓮泉位于扁石河、七星河之间,距场部约29公里。因四面环山,中为盆地,形
似巨瓮,且有泉水而得名。瓮泉原分东瓮村、西瓮村及南瓮村,属集贤县第九区瓮泉乡,1948
年秋至1950年冬,解放军四野炮兵纵队一师二团九连在此地区驻扎待命时,开荒种地200 余垧,
部队开拔后,集贤县第九区人民政府即动员大批农民来此种地,逐渐形成3 个村落,因其位置
而名之为东瓮、西瓮、南瓮。1956年2 月,哈尔滨市青年 500余人响应中央“开发边疆”的号
召来到此地,其中西瓮村曾改名为“哈青庄”。1958年在全国“人民公社化”高潮中,瓮泉归
入友谊农场,属八分场管辖。1960年1 月,划归集贤农场,隶属于二分场。现南瓮居民已迁并
入东瓮村(南瓮已无房舍)。为双鸭山农场九队,西瓮村为双鸭山农场十队。

庞老道庙位于农场实验站东北的双上车水库北侧。庙建于一座小山南坡,面积两方丈有余。
土木结构,茅草房顶,内供太上老君立像一尊,高五尺许。庙门南开,门前有一小院,院西有
厢房三间,为老道及进香客人寝舍。五十多年前,有一庞姓道士在此主持,百姓因而称此庙为
庞老道庙。1938年8 月下旬,侵华日军曾调集大批部队,企图对以佳木斯为中心的我抗日根据
地进行“扫荡”。为粉碎日寇此一阴谋,中共北满省委指示令抗联李兆麟将军,在庞老道庙召
开紧急会议,部署反“扫荡”计划。会期一天,抗联六军及其友军的团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
尔后,抗联将士开始行动,在锅盔山,七星河一带钳制日军,重创敌寇,保卫了老区。1987年
冬,原抗联六军一师王钧等3 位老同志,在省党史办公室及双鸭山市党史办公室的负责同志的
陪同下,到农场重访旧地,并叙述了当年情景。
双鸭山农场地名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