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总场部

第二节 总场部


总场部原在现今的一分场场部地区。场址是农垦部王震部长于1957年来场视察时亲自
选定的。经1957—1959年三年建设,场部雏形已经形成,但因交通不便,经报请合江农垦局批
准,于1960年春,在现在的总场部破土动工,兴建砖瓦结构的家属房(其中一部分做临时办公
室)、食堂兼俱乐部、招待所等。10月24日总场机关正式迁往新址。
  新场部所在地——双柳河村,当时二百余户,住的是土草房,耕种着一些零散的山包漫岗
地,沟边洼地仍未开垦,但双柳河村有着比较好的自然环境,她南、北、西三面环山,具有良
好的小区域气候,她村前村后有小河流淌,宝福公路从村西通过,山青水秀,交通方便,所以
早在宝清县志中,就记有宝清八景之一“双柳闻莺”的美称。而今,这个昔日偏僻的山村,已
经建成初具规模的现代乡村小镇。
  场部地区占地面积约4500亩,人口近万人,接近全场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农场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
  场部大致分成四个区。即商业行政区、工业交通区、文化教育区、居民区。
  商业行政区:位于宝福公路、同时也是农场中央街道的两侧。从南到北有保险公司大楼、
俱乐部大楼、五九七商业楼、农场机关办公室、农行楼、农贸市场、港厦个体商业楼、迎宾饭
店楼、茂林酒家楼、交通楼、客运站、加油站,中间还夹杂着集体,个体商店、饭馆、旅店、
摊床。中央大街街道宽阔,两侧修有石砌排水沟,铺有水泥人行道,建有花池、栽有垂柳、塔
松、丁香,桃红,晚间路灯明亮,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五九七农场场部平面图


  工业交通区: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有年产两万吨的水泥厂,日处理10吨牛奶的
乳品厂,有机械修造厂、木材厂、综合加工厂、自来水管理站、电业管理站、公路管理站、汽
车队、基建公司、物资总库等单位。
  文化教育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这里有小学楼、中学楼、职业高中楼。小山上有 1000
瓦电视差转台等。
  居民区:分布在原双柳河“老圈子”住区,以及公路以西、场区以北各单位居民区。近一
两年来,出现了职工个人盖房热,住房向高、大、美方向发展。场部住户大都安上了土暖气,
吃上了自来水。从家家竖起的电视天线,可以看出职工的生活正向小康方向发展。
  总场部的较大建筑有:
  职工俱乐部:1981年建成,混合结构,三层。面积为3457平方米,造价130余万元。设有
1540多个座位的电影厅,二楼会议室可容纳300多人开会或举行小型舞会。三楼为小会议室和电
影放映室。一、二楼两侧有阅览室、游艺室、乒乓球室,还有藏书近万册的图书馆和陈列200
余种报刊杂志的阅览室。职工培训中心也设在这里。
  职高教学楼:1981年建成,混合结构,四层。面积3134平方米。造价近80万元。
  场中教学楼:1985年建成,混合结构,五层。面积3725平方米。
  以上两幢教学楼,南北相距200余米,与西侧的小学二层楼成三足鼎立状。操场宽阔,三
个教学楼有50多个宽敞明亮的教室,两个设备较为齐全的实验室,一个藏书近万册的图书馆。
  电视差转台:位于场部西南角海拔139.5米的小山包上。建于1981年。面积387平方米。远
远看到70余米高的电视塔,银白色的微波接收器、浅兰色的电视差转楼,在一个边疆农村小镇,
也属壮观。
  五九七商场:建于1985年,混合结构,四层。总面积2400平方米。年销售总额在 750万元
以上。
  客运站:建于1986年,面积400平方米。候车室宽敞明亮,每天迎送车次达70多个班次,
接送客人日平均700余人,每天有客车通往分场、生产队,还可直达佳木斯、双鸭山、密山、
饶河等县、市,交通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