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学艺术创作
第三节 文学艺术创作
农场文艺创作在建场初期比较活跃。1960年3月,七分场二队农工郭其良写的叙事诗
《仙泉》被中央广播电台采用,同时在《新观察》第二期上发表。1964年,摄影家邓福龙拍摄
的《晒场》参加了全国农业图片展览,还被香港《大公报》所采用,并在国外展出。1987年,
新闻干事杨军拍摄的《冬醒》,在全国“华美杯”摄影比赛中获一等奖。
农场在美术创作方面颇具人才,出名的有刘世彩、陈宜明、刘向荣、于广富等。其中刘向
荣、于广富的版画在垦区影响较大,他们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有些还在国外展出。
农场的文学创作从1983年开始兴起。1984年,原三分场广播编辑蒋耀波调宣传部后,开始
主办文学油印季刊《新绿》,当年出了三期。第二年,吴继善接任主编,通过办刊物、办创作
学习班,培养出一批文学新苗。1987年,《北大荒文学》第一期上发表了农场《新绿》文学组
的一个专辑,老作家平青在《新绿,蕴含着希望》一文中对五九七农场的创作活动给予了较好
的评价,称这些文学新人是“北大荒文学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