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文化第一节 文化工作机构沿革 友谊农场职工俱乐部
一九五五年建立农场职工俱乐部,配备了工作人员,担负总场范围内的电影放映、图书阅览、
有线广播等任务。俱乐部设主任一人,管理员一人,电影放映员三人,广播员一人。
一九五八年,大部份分场建立了职工俱乐部。
一九六○年,农场建立县制,加强了对俱乐部的领导,配备了专职文化干部,开展了多项
业务工作,如群众文艺的组织与辅导、阵地美术宣传、电影放映、图书阅览、图书阅读辅导、
群众游艺活动等。
一九六九年,十八团成立毛泽东思想文化站,一九八二年撤消,恢复职工俱乐部,设主任
一人,电影放映员四人,售票员一人,收票员二人。职工俱乐部实质上已成为电影放映单位。
友谊县群众文化馆
一九六四年成立友谊县群众文化馆,隶属文教科领导,设馆员五人(文艺辅导、创作、美
术、图书),电影放映员二人,售票员一人,勤杂工二人。文化馆下设群众业余文工团、图书
馆、展览馆、电影小队、俱乐部等组织。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是友谊县 (场)群众文化工
作的鼎盛时期。
十八团毛泽东思想文化站
一九六九年成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八团,建立十八团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文化站),将
原友谊县电影放映总队,县广播站、新华书店划归宣传站管辖。站内设政治指导员一人,副政
治指导员一人,站长一人,电影队长一人,放映员四人,美术员二人,图书员一人,勤杂工三
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设队长一人、队员二十多人;广播班设班长一人,播音员二人,机
线工三人;新华书店设主任一人,营业员十五人;整个宣传站编制七十多人。宣传站实属文化
行政管理单位,群众文化工作基本被取消。一九七七年恢复农场建制,文化站改属工会领导,
新华书店、广播站、电影队归队,文艺演出队解散,文化站于一九八二年撤消,群众文化组织
没有得到应有的恢复。
电影放映队
一九五五年,农场只有总场职工俱乐部一个放映单位,三名电影放映员,配备十六毫米放
映机二台,三十五毫米提包机一台,担负总场范围及分场的放映工作。
一九五九年,农场始建友谊农场电影队,设队长一人,放映员六名(其中学员三名),组成
两个流动放映小队,配备十六毫米放映机二台,三十五毫米座机一台。一九六三年,各分场先
后建立了分场电影放映组,农场电影队成为总队,负责对分场放映业务的指导和人员培训、影
片供应及机械维修与零件供应。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八年农场电影队逐年有所发展,放映质量
有很大提高。一九七七年以后,总场放映队曾多次获省农场总局电影发行公司的嘉奖,六分场
放映队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二年连续被评为总局电影系统的先进单位,一九七八年荣获省文化
局全省电影战线先进集体奖,同年荣获国家农垦总局全国农垦系统先进集体奖。截止一九八二
年,全场有放映小队(组)二十五个,放映员七十人,年放映场次达六干九百场,观众二十九万
一千多人次。
附表126: 友谊农场电影队基本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