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组织状况

第五编 政治

第一章 党的组织

第一节 组织状况


1950年,中共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一团委员会隶属中共东北军区委员会。团党委工作机构
设组教科,组教科下设组织股、宣教股、保卫股。全团有9个党支部,党员250多名。
  1951年,党委改属中共东北人民政府荣军工作委员会。
  1952年5月,东政解放一团奉命改为国营宝泉岭机械农场。中共国营宝泉岭机械农场委员
会隶属中共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公营农场管理局委员会。党委工作机构设党委办公室、监察室,
全场有党员226名。1953年12月19日,党委撤销了党委办公室,成立政治室。这时期,农场
先后成立五个作业区,各作业区都设立党支部。
  1955年7月16日,国营宝泉岭机械农场改称为国营宝泉岭农场。中共国营宝泉岭农场委员
会隶属中共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委员会。
  1956年农场将作业区改为分场,设立六个分场党支部,同年6月9日,又设立林艺分场党支
部、畜牧分场党支部、萝北农场临时党支部。农场机关设五个党支部,各党支部都设专职书记,
全场有党员195名。8月24日,农场党委撤销政治室、监察室,成立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
传部、监察委员会。
  1958年4月27日,农场划归合江农垦局领导,农场党委隶属中共合江农垦局委员会。
  1959年农场将分场党支部改为党总支。同年10月23日,造纸厂党支部改为党总支;11月17
日农场机关党支部改为党总支。全场有10个党总支,57个党支部,1,865名党员,其中预备
党员77人。
  1961年7月5日,机械厂党支部改为党总支。同年8月28日,农场成立书记处,1962年7月撤
销。
  1963年1月1日,农场划归东北农垦总局领导,中共国营宝泉岭农场委员会隶属中共东北农
垦总局委员会;同年2月15日,党委工作机构设政治部,部下设秘书科、组织科、宣传科;各
分场设立政治处。同年4月成立党校,归政治部领导,党校成立支部。
  1964年5月,农场由三级场改为二级场,撤销分场,同时分场党总支部改为生产队党支部。
工厂党总支也逐步撤销,改为党支部。
  1965年农场有65个党支部,党员812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委工作受到冲击。
1966年8月,党委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同年12月党委成员被红卫兵揪出游街,靠边站。1967年1
月22日农场成立文革委员会,接管了党委和财政工作。1968年10月党委工作由农场革命委员会
接管。
  1969年4月4日,十五团成立党委,隶属中共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党委,十五
团党委工作机构设政治处,政治处下设组织股,干部股和宣传股。
  1976年12月,撤销十五团,恢复宝泉岭农场。农场成立中共宝泉岭农场革命委员会,隶属
中共宝泉岭国营农场管理局委员会。工作机构设政治处,政治处下设组织科、宣传科和党委办
公室,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农场有55个党支部,党员1,463名。
  1977年农场增设机关党委。
  1980年党委撤销政治处,组织科改为组织部,宣传科改为宣传部。同年成立工业交通党委。
全场有62个党支部.党员1,397名。
  1981年3月23日,工业交通党委改为工业联合厂委员会,1982年3月撤销。1981年造纸厂成
立党总支。全场有党员1,397名。
  1984年,党委工作机构进行改革,撤销党委办公室,保留组织部、宣传部。
  1985年全场有2个党总支,80个党支部,1,517名党员。
  农场的党组织随农场行政区域隶属关系的变化而变化。1953年—1957年6月,农场党委隶
属中共鹤岗市委员会。1957年7月—1958 年9月,农场党委隶属中共萝北县委员会。1958年10
月1日—1964年12月,农场党委隶属中共鹤岗市委员会。1965年1月1日—1968年9月,农场党委
隶属中共萝北县委员会。1969年6月—1976年2月隶属中共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委员会。19
77年—1985年隶属中共合江地区委员会。
  附:党委机构设置表 党委机构工作人员更迭表
   党委机构设置表


   党委机构工作人员更迭表


   党委机构工作人员更迭表


   党委机构工作人员更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