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妇女工作

第二节 妇女工作


建场初期部队中的女干部、战士多集中在卫生所、宣传队和团直机关。1951年曾抽调部分
女同志学开拖拉机和选送到外地专业培训。
  1952年4月22日,女拖拉机手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著名女拖拉机手梁军向全国女拖拉
机手发出的挑战书,她们立即集合商量应战步骤,表示—定要坚决实现保证条件。年轻的女拖
拉机手飒爽英姿驱车奔赴作业站时,路过附近村屯,男女老少以惊异的目光盯着,脱口说出:
“女的开铁车,男的赶大车”(机耕队调转时,马车拉着伙房用具跟在机车后面)。218号联合
机组组长杨淑敏,麦收时多次创高效,受到作业站的奖励。
  西南区(四川、云南、贵州、甘肃、西康)农业参观团的女同志看到了解放一团的女拖拉机
手,在田间耕耘,写了留言: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新中国的女儿在党的教育下变成了生产能手,
这标志着我们妇女,解放后的新生力量正在成长,使我们更加感奋。
  部队转为农场,屎部队的女同志转业为女职工的不足70人。学员家属30余人。场领导号召
在农场安家立业,稳定职工思想情绪。转场后曾在就近市县招收女职工,批准职工回原籍带来
家属。1953年以后农场女同志与日俱增,安排有工作能力的女同志和家属参加生产是一时的突
出问题。由部队转为农场,各生产单位开始接触成本核算,定员编制的管理工作。有的过分苛
求,有的单位就硬不要女同志,认为女同志占定员定编,工作效率低、事多、不好领导。所以
当时有的干部说:“旧的矛盾老婆问题解决了,又来了新的矛盾了。”女职工张继清在会上发
言据理力争:“没老婆想老婆,农场来了女同志又不想办法安排工作了。怕不好领导,难道男
同志就没有不好领导的吗?各单位都不要女职工的意见能通得过吗? ”。
  如果说由部队过渡到农场的干部对领导机械化农场是外行,同样领导妇女参加生产池是外
行。对女职工的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等在生产中如何照顾处理,缺乏劳动保护的知识。
有的重体力劳动单位对待女同志也象男同志一样要求。经过工会协同各级行政组织,加强对
《劳动保险条例》、《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的学习,提高了认识,合理照顾了
女职工。因而调动了女职
  工和家属参加生产的积极性。在夏锄、麦收、晒场、割豆、冬季积肥、春季拉爬犁送肥、
选种等手工操作中都做出了特有的贡献。生产队农忙季节年轻的妇女下地,年龄大的妇女,组
织起临时托儿所。有哺乳孩子的妈妈,送奶时往返都带小跑。
  1953年4月,杨淑敏(五十年代中期生产队第一个女机务剐队长)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妇女代
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4年8月,黑龙江省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拖拉机手王裕英被选为代表出席了大会,
更进一步地鼓舞了全场妇女参加劳动的热情。
  妇女,又是扫盲工作的重点对象,许多文盲的妇女白天劳动,晚上参加扫盲学习。坚持学
完扫除文盲阶段课程成绩合格者由业余学校发给识字证书。
  1958年全场有近800名妇女参加生产劳魂,其中大部分是转复军人家属。为加强领导力量,
农场成立妇联机构,设专职妇女干部。9月份举办了妇女干部培训班。受训的31名中有的曾
在乡、社任过党政干部,到农场后积极投身生产建设,结业后不少同志充实到基层妇联组织。
1959年以后有些妇女被充实到服务行业和文教卫生部门,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当时在全场的家属中还开展“五好”竞赛活动,“五好”条件是:思想与团结互助好;
勤俭持家与教育子女好;执行政策与完成任务好;参加农忙劳动好;爱护公物与安全卫生好。
1964年组织起来的家属三千余户,总人数13,484人,办起农忙托儿所17个,涌现家属积极分
子400名,开展“穆桂英班组”称号竞赛。麦收中完成22,000亩,占人力收割总面积的43%。
1965年场部家属区第六委被评为萝北县的先进单位。在东北农垦总局授予的4名垦区五好标兵
当中就有宝泉岭农场的邓婉、荣、王春娥两名女同志。伊秀莲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期,提出妇女搞好家务,教育好子女支援社
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具有革命意义的劳动。特别是教育子女是一场严肃的阶级斗争,培养革命事
业接班人是保卫国家不变颜色的大事,号召妇女要起半边天的作用。许多妇女白天参加劳动,
晚上参加学习和鸣放会议。
  “文化大革命”期间,妇联工作被迫停止了。农场改为十五团时,城市知青中有大批女青
年,全团有1295女同志担任排以上干部。各连配有女同志担任副职,重点抓好妇女参加生产劳
动。兵团时期许多连的家属,终日参加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在脱坯、伐木、割草、兴修水
利等劳动中成为重要力量。
  1975年,农场成立妇联组织,各连成立妇委会。年终召开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1979年,
尚茹云出席黑龙江省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被誉为省“三八红旗手”。
  1980年撤销妇联组织,由场工会女工委员负责,各生产队仍设妇委会。在全场开展“三八
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五好家庭”评选活动。是年农场有5人获管局“三八红旗手”
称号。
  1983年,张汝碧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1984年张汝碧出席省劳模表彰大会。
  1935年,农场有16人获管局“三八红旗手”。
  附:农场授予的“三八红旗集体”、个人统计表。
   农场授予的三八红旗集体个人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