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研项目及成果 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掌握农业生产的科学规律,1951年,就设有小地块,做为农
业试验区。在1953年采用长春综合研究所的“单一菌类”做大豆接根瘤菌工作。1953年以后,
在试验区留有种子田。如对“满仓金”大豆进行过三次田间选种,使品种纯度达到94%。
由于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日益增多,充实了科技队伍。1958年农场成立了农业试验站,以后
几次易名,定名为科研站,有240垧科研田,田间配有“195”、“210”型座机喷灌设备,水
泥场院4,000平方米。高繁小麦克旱9号、克丰2号,大豆合丰22、25,玉米宝单4号、HDl03×
宝白。1959年农垦部拨款5万元,充实了化验室和种子检验室。仪器有丘林测定N式、光电比色
仪等。
科研站在1964—1966年三次出席全国农业会议(科研、种子),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64—1968年原东北农垦总局把宝泉岭农场科研站定为松花江以北地区的中心站。国家每年
拨给农场科研站13名技术人员和辅助工人的工资及科研经费4万元左右。因此从1963年以来对
耕作改制、三大作物攻关、化学除草、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提高种子的用价,减少播量,降低成本,保证出苗率。种子检验室有SS—1A型水份测验
仪,XSD—04多用显微镜,TG628 A 分析天平,恒温仪等。
1981年由总局投资,北京农业机械工程设计学院负责设计,生产了仿奥地利5吨/小时的
种子加工机械,农垦部又无偿赠给农场英国产的本托尔烘干机。从此,农场的种子加工业步入
了现代化、系列化的新阶段,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农机科研活动1975年前,组织过多种形式的科研小组,进行了广泛的技术革新、机具改装。
1975—1978年农场成立农机革新改装科研组织,对联合耕种机的制造,垄上播种机的制造,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畜牧方面:农场1952年开始养羊,1953年产仔,发现部分羔羊患有心肌病死亡,从临床
检查和病理剖析,钮焕定诊为羔羊白肌病。1953年、1954年大量喂饲青冻玉米,未见发病。1955
年春又发生该病,曾用维生素E试治。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来诊断认为是羔羊的肠毒血症。1956
年又发生该病,经哈兽研所住场观察剖析检查,和军委兽医大学叶重华来场临床检查确认为白
肌病,经进行维生素E防治试验,初见成效。
六十年代初期,根据国外资料,钮焕试用国产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进行防治,以羊逐渐试
用于马、牛、猪、鸡、鸭防治白肌病,获得了良效。
工业科研项目有:1982年8月宝泉岭农场造纸厂生产的铁牛牌4号卫生纸,经黑龙江经委会
评为优质产品。
1983年9月1日,宝泉岭农场造纸厂生产的2号凸版纸被黑龙江省经委评为省优质产品。12
月造纸厂生产的铁牛牌4号卫生纸,经国家农牧渔业部鉴定批准为优质产品。
1984年,宝泉岭农场造纸厂在全省造纸行业1984年度企业三升级竞赛中荣获黑龙江省造纸
芦苇公司授予的一级企业光荣称号。
附:宝泉岭农场历年科研成果获奖表。
宝泉岭农场历年科研成果获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