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繁 森繁,日本籍,1932年出生在中国旅顺。出生后不久,母亲带他回到日本。八岁时森繁又
来到中国,他跟父亲先后来到东宁、穆棱,最后到牡丹江市。
1943年,由于父亲调动工作,全家搬到辽阳市。
1947年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斗中他不怕牺牲,勇敢作战,多次立功受奖。
全国解放后,森繁随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一团来到黑龙江省北部边疆开发宝泉岭农场。在
这里他曾先后担任过洗澡塘零杂工、合作社统计和粮油厂工人,由于他工作认真,成绩突出,
年年立功。
1953年,开始了在华日本人的遣返工作。尽管同志们热心挽留,但是,森繁对久别的故乡
日本情丝难断。在天津,20岁的森繁登上了开往日本的轮船。他离开天津的时候,不顾一切地
大哭了一场。他心里很难过,既想念日本又留恋中国,这种依依不舍的心情令人难以表述。
1962年,中日间开始了民间贸易,他在往返的货轮上当了翻译。后来又作为旅行社的成员
经常到中国来。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代表发表了联合声明。中日恢复邦交后,森繁开始专心致志从
事两国电影界的交流工作。由于森繁为发展中日友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周总理曾亲自接见过
他,给予他高度的赞扬。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日电影交流的机会多了。森繁先生做为东光德间株式会社的董事
兼业务部长,频繁地往来于日本和中国之间,每次中国举办日本电影周,他都随日本电影代表
团前来参加。他还是中日合拍的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筹划人。这部影片上映后,在
两国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多次获奖。
1983午8月28日,在森繁先生访华100次的时候,中国电影输出输入公司和日本东光德间访
华代表团在北京饭店友谊厅举行酒会向他祝贺。当天的《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文中说:
“近年来,森繁先生协助德间康快先生努力从事中日电影交流,向日本观众介绍中国影片,对
促进两国电影界友谊和合作做了许多工作”。
森繁先生对曾经参加开发和建设过的宝泉岭农场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把宝泉岭视为他的第
二故乡,经常给这里的老战友和全体职工寄贺年片。这些年来在森繁心里一直珍藏着一个夙愿
一一回宝泉岭故地重游。
1982年夏天,他的这一夙愿终于实现了。
解放前,森繁和妹妹森敦子失散了,这些年经我国政府的努力,终于在辽阳市找到了他的
妹妹王素芹(即森敦子)。1982年夏天,森繁来到中国辽阳市与妹妹团聚了。在这激动人心的日
子里,东京电视台的一名导演兼记者和两名摄像师也随同前来,为森繁拍摄一部电视片,片名
叫《我们兄妹愿做日中友谊的桥梁》。
拍完兄妹相见的镜头后,森繁先生决定趁此机会到久违了的宝泉岭农场故地重游,实现多
年的愿望。途经哈尔滨和佳木斯市时,他还分别看望了多年未见的当初宝泉岭的老战友。
7月21日,森繁来到了宝泉岭,热情的农场职工用自己生产的产品烹调了可口的饭菜来招
待远方的朋友。夜已深了,森繁和老战友们却倦意全无,他们亲切地攀谈着。战友们那亲切的
声音、熟悉的面孔把森繁带回了遥远的、难忘的年代。他和战友们共同唱起了当年他们最喜爱
的歌曲《南泥湾》,歌声在静谧的夜空久久地回荡着……
故地重游,旧友重逢,森繁感慨万分,他激动地说:“农场的变化太大了,以致想找一
问当年建场时的土房都很难了! ”他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农场变化,一一通过摄像机记录了下
来。
临别时,森繁同新老朋友难舍难分,并表示今后将继续为发展日中友好做出最大的努力。
由于森繁全心致力于日中友好,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决心都没有动摇过,因此他赢得
了中国人民的信任。正如中央有关部门对他的评价那样:森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老战士;是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日友好的桥梁!
全国先进工作者人大代表
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农场工作过的红军战士
五、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