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栋窝棚
第一栋窝棚
第一栋窝棚
吴述新
一九五○年四月初,木工区队随着王政委和莫副团长来到了尚志村。政委叫我把董村长请
来,在油灯下多方面的向他请教后,当晚决定在尚志村通往宝泉岭中途打个站。
东方刚刚发白,吃完饭,每人背上工具,以行军的速度沿着小道往南走了。路上,枯草把
道面铺了一层,可隐约看出铁轮压的沟,象两条黑线似的。队伍到龙家窝棚停住了,根据莫副
团长的指示,要平场地,盖窝棚和打井。政委拿着望远镜四周一看,指挥队伍分为三部分,一
部分上山伐木;一部分到梧桐河割树条子;另部分平场地。政委、莫副团长领一些人乘车往河
沿走去。但不管怎么走,路是不通河沿,本来没有路。我和警卫员着急地说:“报告政委,没
有通河沿的道。”政委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不走,多咱也没有路,朝直走!”穿过蓠
草,踏着树棵子,因为大车在洼塘地上行驶把人都颠下来了,只有警卫员在车上把持着东西和
大枪。一会儿穿进了梧桐河沿遮天蔽日的柳树林子,政委说:这就是咱们建场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建筑材料。告诉我们在这割条子,他们又往前走了。
我们回到现场,大车队的同志已由山上陆续的往下运木头,材料大致够了,怎样架窝棚呢?
班长虽有一张草图,但他文化不高,也看不懂。于是他召集小组长开会,有的提出应打地基;
有的提出要在四周挖沟,然后埋柱子;有的还说得先做个梯子。有个老李头,他有二十多年
的木匠手艺了,有盖房的经验。他拿根木棒竖起来,中午的太阳照的影子正好成个子午线。以
此作点,其他小伙子帮忙,拉成个十五米长八米宽的矩形框子,他让大家往框框上架木头,他
说:“一米五远挖一个坑,把桩子一埋一绑就行了。”大家一看对头,精神头也足了。运米的
车又给带来钉子、草绳子、扒拘子、席子。从此,这块人迹稀少的旷野,今天人吵马嘶地热闹
起来了。午前干了五、六个小时未歇一气,未喝一口水。
这时政委他们也回来了,一看有几个人在抠未化净的雪吃,政委就问井挖在什么地方,怎
么没看见呢?原来只有两人在那挖井,开口不到一米宽。他看太小了,就地划了三米多的直径,
叫照这样干才够上百人用的。当时有七、八个人,锹抡得象飞似的,黑土挖过,露出四、五十
公分深是黄油砂土,再下边就是砂子,三米多深就渗出水来。春寒料峭,光着脚站在水里总是
冷的,背上的汗透过棉衣结了白霜。副团长急忙告诉警卫员赶快到尚志村小铺买白酒,谁下水
就叫谁喝上两口,就这样用酒抗寒,换着班干起来。黄昏时分,窝棚搭好了,有些同志累一天,
他们走进窝棚里,坐一会儿,感到非常解乏,但谁能躺下不起来呢,歇一会儿又都去支援打井
的去了。
搭第一栋用苇席苫盖的窝棚,实际上也是一个练兵。它矗立在莽莽草原上,老远就依稀可
见,以后它成为后续部队向宝泉岭挺进的先导、路标、驿站。
(摘自1957年5月11日《生产战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