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生活回忆
筑路生活回忆
筑 路 生 活 回 忆
雷 普
今天,我们已经把“变艰苦为光荣,变困难为胜利”的建场口号实现了。建场走过的艰苦
道路,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回忆起来感到无限骄傲!我所想起来的筑路生活片断,虽
然是七年前的事了,但它却成了激励和鼓舞我前进的力量。
一九五○年八月初,现在的鹤宝公路所贯穿的草甸子,“美人头”第一次踏上了劳动者
的脚印,草丛里藏着的芍药花,也探出头来第一次迎着人笑了。劳动者的欢笑声,打破了原始
野林的宁静,这就是我们建场的筑路大军,开始向这所谓“山高皇帝远,人少兔子多”的荒野
进军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就是我们的战斗口号。我仔细地回味一下,这与修筑康藏
公路的英雄们提出的“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豪言壮语,没有什么两样。
当时的筑路生活是艰苦的,路修到哪里,就住在哪里。除个把帐棚当办公室外,人们住的
一律是“人”字形的草窝棚。铺底下垫着潮呼呼发出香味的羊草,窝棚上盖的还是羊草。有时
当天下午伐木,割草搭起窝棚,当晚就住在这里。晚上睡觉,不用说电灯、油灯,蜡也不易见
到。于是人们在每个草窝棚两头,底下用干柴上边用湿草燃起两堆烟火。这两堆烟火用处可大
了,第二天的一切准备工作,都要在这微弱的亮光下办完。听听当时我们筑路大军中一个外号
叫“老一套”的伙伴说的话:“这两堆火呀,不是火,是筑路大军的宝贝,真要有人拿100度
的电灯来换我也不换呀!”这话逗得大家伙都乐坏了。接着,“老一套”又满有道理地说:
“第一,没有这堆火,今晚就不能修理工具,工具修理得不利落,明天就免不了在后边‘打狼’;
第二,电灯虽然亮,但是它不能冒烟,没有这堆火和烟堵住窝棚的两头,那可就不用睡觉了,
蚊子不把你吃掉那才见鬼呢! ”“老一套”见我瞧他笑,便指着我的鼻子说:“你笑啥?没有
这堆火你的小稿子也发不出去,隔一天也就不灵了。你忘了吗,过时的稿子,不是叫‘马后炮’!”
的确,当时人们爱笼火,比休息时照例要抽袋烟还要紧。因此,不单是在睡觉的时候习惯在窝
棚两头笼上火,就是自己在工作时也习惯地根据风向笼上几堆火,让一缕缕的灰烟把人们保护
起来,防止蚊虫的侵犯。
现在我们做工作又发雨衣、胶靴,讲究劳动保护,那时连一顶草帽也很少有人戴。有时忽
然一阵大雨,把衣服浇透了,有火就烤烤,没火穿在身上,时间长了,也就干了。即使有人感
冒了,领导劝他休息,他也不休息,大家认为,一休息就糟了,不如劳动一阵,出身汗啥事也
没有了。
那时的筑路计划是这样:“八·一”开始动工,“十·一”前要通车,两个月的时间。有
的队提出了这样的口号:“争取提前把公路修到家,以实际行动迎接国庆节”。的确,那时一
提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机械化大农场,拖拉机、康拜因,大家真是心花怒放。什么蚊子呀、累呀、
苦呀、热冷啥的都忘了。记得有一天早晨值班班长“嘟嘟”吹一阵子起床哨后,照例要到每个
窝棚里去叫一声:“起床啦! ”当他走到一班的窝棚时,发现没有一点动静,进去一看,床位
都空着,一个人影也没有。一场意外的风波出现了,有的人瞎猜疑,这一定是“脚底下抹油了。”
(开小差的意思)大家议论纷纷,感到很奇怪。只有机智的王队长还是和往常一样,好象啥事也
没有似的。过了半天,他才说:“工具都不在了,你们还不明白吗?”“我明白,一定是脚底
下抹油了,这地方谁不知道狼厉害,不带个家什哪行! ”旁边有人武断地下了结论。开饭的时
候,一班的十几个人抬着土筐,扛着锹回来了。其实还是和王队长估计的一样,原来一班是偷
着提前出去干活去了。虽然是这么回事,可是这场风波还不算平息,在竞赛评比会上大伙又议
论开了。别的班对一班的意见可多了,有的说:“一班观点不正确,为了得优胜红旗,这样干,
谁不会呢!”有的说:“半夜溜出去干活,弄得大家不安,应该受批评!完成任务也应该算缺点。”
后来一班长代表全班虚心地向大家作了说明:“我们不是为了争优胜红旗,而是昨天分的那段
路要挖的土方多,里面净石头,如果不起早攻破它,上下两个工段就不好工作了。为了不影响
整个任务的进展,我们今天提前干了一会儿,下次……”一场风波这才消失。可是从这以后,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是不断发生,尽管领导多次说服也阻止不了。我们的筑路大军就是这样忘我
地劳动,战胜了困难,为农场美好的今天和明天,付出了汗水和力量。经过努力,筑路任务终
于提前一个月胜利完成了。一条宽十二米,长四十三华里的平坦公路展现在祖国北疆的版图上。
一大队为了纪念提前三十天完成筑路任务,在三站道旁的一棵大树上刻下“六十之计,三
十而竣矣”九个大字。现在,每当我坐着汽车,经过这棵大树时,回想起七年前艰苦的筑路情
景,一种幸福,激动的心情,总是涌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摘自1957年5月23日《生产战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