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二、文征

二、文征



边疆上的机械农场
祖国遥远的边境上,紧靠黑龙江南岸,有个荒凉的小城,同苏联的布拉格斯罗维诺城隔江
相望。苏联城的旁边,有一个很大的集体农庄。每日黄昏,一天的工作完毕后,幸福的苏联男
女农民,便挽臂高歌,边行边舞的在江北岸漫步,快乐的手风琴声,嘹亮的歌声,便荡漾在象
黑龙江水一样碧蓝的天空,传到这小城镇里来了。人们常常羡慕地说:什么时候我们也象苏联
那样用机器种地呢?
  这是松花江省的萝北城。
  萝北县是个很荒凉的地方,在东西二百六十里,南北百余里的辽阔县境内,.只有七个村
庄,数十万公顷肥沃的草原,只被人们耕种着七千公顷土地。旧社会的统治者除了给这“边疆
之民”以灾难性的压迫和统治外,什么也没有给他们。农民们“什么时候象苏联那样用机器种
地”的合理淳朴的希望,变成了失望的叹息。但是现在不同了,在县城西南方的肥沃草原上,
出现了一排排新式的商大建筑物。拖拉机带着有节奏的巨响,在草原上驰行。一辆又一辆的汽
车,在平坦笔直的公路上追逐、疾驰。荒凉的草原繁荣起来了。巨大的机械农场在遥远的边疆
出现了,农民们对自己的命运再不是失望的叹息,他们从国家的机械农场上,看到多年的梦想
就要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逐步地实现了。
  这个国营农场——宝泉岭机械农场是1950年建立的。
  1950年人民解放军派人来这里建立农场时,正是大地解冻,冰消雪溶的春天,宝泉岭真象
个大花园,满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鲜花,獐鹿在草荒上追逐,白鹤在天空中飞翔。草荒真是
令人想象不到丰饶。雨过天晴,草丛中林木上长满了香菌、猴头和木耳;深不及膝的小水塘里,
都有很多很多的大鱼;梧桐河、都鲁河畔,密密层层地长着桃杏、苹果、玫瑰、葡萄林,每到
果子成熟的季节,大家就去树林里采果子,吃不完还做了许多葡萄酒。
  但是,这样美好丰饶的地方,却给建设农场的人们带来了无限.困难——草原上没有房屋、
没有道路、没有……一切都需要自己从头做起呀。他们先修补起从鹤岗市到尚志村的公路运
送给养,然后,象探险队样的背上粮食、行装,从尚志村出发,一步一步地深入草原,走一段
路便停下来打柴、挖井、修窝棚。这样安上“据点”后,再继续前进,筑路时没有筐抬土——
到河边割树条自己编:没有绳、担——自己拧草绳,用木棍作扁担;盖房没有砖、瓦、木料—
—他们就上山打石头、伐木,自己烧砖、制瓦……一切都是从劳动中创造,一切都用劳动向自
然界索取。到苏联十月革命节,农场的办公室、宿舍、容纳五千人的大礼堂,便在美丽的宝泉
岭山脚下出现了。11月7日——这个向全人类发出解放号角的伟大日子,便成了宝泉岭农场的
诞生日。
  今年3月,我去访问宝泉岭农场时,看到他们经过一年多艰苦努力,这一片荒凉的土地,
开始出现着新的奇迹。一年前这里还是举目无边的草原,1951年,就生产出646万厅金黄的大
豆,52万斤肥硕的小麦和其它谷物。我到达农场的那天,正是全体人员洗澡的日子,多么漂亮
的澡塘呀,我敢说,同大城市的浴池比起来也毫无逊色。房子是红砖砌造的,安着双层的玻璃
窗,明光的洋灰砖铺地,有暖气设备、有池塘、盆池,也有淋浴装置——当然,这不是宝泉岭
农场最好的建筑,那里还有规模相当大的机械工厂,还有一连五排的“M”型大粮仓,并且还
有横跨梧桐河长达六十公尺的大桥。如今,宝泉岭农场,已有四万平方公尺的新式建筑了。1951
年11月7日,宝泉岭建场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农场的党组织和行政公布了农场的五年计划。到
1956年,五年计划实现时,宝泉岭将变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国营农场,到那时,农场的耕地面积
将扩大到三万余公顷,每年可为国家生产一亿斤粮食。同时要在一千公顷的土地上,建筑起农
庄的住宅、谷物加工厂、学校、文化宫及办公室。我去访问他们时,农场的全体人员正在紧张
地准备春耕。在拖拉机库旁边,我遇到一位满身油污的二十三、四岁的青年拖拉机驾驶员,场
长告诉我,他叫黄金荣,是全场模范的青年拖拉机队员,也是青年模范团员。去年开荒时,他
驾驶的拖拉机,创造了二十小时开荒二十二公顷的全场最高纪录,他的拖拉机获得“前进号”
的光荣称号,但一个共产党员,绝不是只顾自己“模范”的狭隘的人,他更关心周围的人一同
前进,他无论怎样疲劳,也总抽出他那仅有的休息时间,帮助其他的驾驶员检修保养拖拉机,
帮助和教他们掌握技术:他是拖拉机小队队长,他领导的拖拉机小队。每个人都成了生产中的
积极分子,每个人都立下大小不同的功绩,他的拖拉机小队成为整个农场的模范拖拉机小队。
黄金荣同志也因此被选为出席1953年东北地区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的代表。
  我问另外一位检修拖拉机的年青的女拖拉机队员,“今年农场的生产同去年有什么不同?
她愉快地告诉我:“从播种到收割都要机械化了。今年农场的拖拉机将由去年的105台增加到
186台,由于耕作进一步机械化,农场的耕地面积就要由去年的六千公顷扩大到九千公顷,由
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宝泉岭机械农场今年要为国家生产出一千八百万斤大豆和麦子。”
  荒凉的草原繁荣起来了。遥远的边疆出现了规模宏大的国营机械农场,萝北县的农民欢笑
地说:“我们也快用机器种地了。
  (原载1952年3月25日《人民日报》记者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