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机具更新 1985年后,农场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农机设备的所有权也全部由国有逐步转变为私有
产权。
由于体制的变化,农机化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机化的发展与农场经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大部分机具的技术性
能比较落后,作业效率低,能源消耗大,抗灾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农艺要求。高产作物和经济
作物栽培机械化薄弱,综合机械化程序较低。
二、机械技术装备上,存在着种类多、型号繁杂、机械陈旧老化、性能落后等问题。特别
是田间作业机具,还有相当一部分五六十年代的机型和产品,约占总数的59.25%,其中收割机
占42%,农具占63.5%,轮式拖拉机占76.6%,履带式拖拉机占55%。虽然小型机具发展极快,但
大多都不能适应新的农艺要求。
三、农机具更新上宏观失去调控,盲目性增加,导致大中小型拖拉机比例失调,更新出现
片面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农场制定了“八五”、“九五”农机发展规划:
农机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发展商品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目
的,以发展种植业机械化为重点,逐步建立起一个与农业生产配套、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
体制相适应的农机化综合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服务。
(二)规化的原则
1、依靠教育和科学进步,加速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和应用, 对现有的陈旧机具逐步更
新换代。
2、坚持 “因地制宜,重点突出”的原则,以更新、补套、配套为重点,重点发展商品生
产最急需、经济效益最显著、人力和畜力难以胜任的作业项目。
3、坚持 “统一规划,量力而行”的原则,规划既要考虑到现在,又要考虑到将来;既要
考虑到发展速度,又要考虑到农场的经济条件,克服短期行为,消除盲目性,不能急于求成,
做到稳步前进。
(三)农业机械的更新规划
1、农业机械的系统更新排序:
拖拉机和作业机具同步更新,同时更新部分收割机。
2、农业机械系统更新的资金方案
在资金规划中,限于农场及个人资金紧缺的情况,应有侧重地按轻重缓急地进行投入。
3、积极筹集资金,保证更新的顺利进行
发展农机的总方针:“自力更生兴农机”。在资金的筹集上坚持“自筹为主,外援为辅”
的原则(职工自筹,利用国外贷款)完善投资机制,扩大投资渠道。农机转让款、折旧费、更新
费全部用到农机更新上。
农机具更新情况统计表(1986~1989年)
表3-12 单位:台 万元
农机具更新情况统计表(1990年)
表3-13 单位:台 万元
农机具更新情况统计表(1991年)
表3-14 单位:台 万元
农机具更新情况统计表(1992年)
表3-15 单位:台 万元
农机具更新情况统计表(1993年)
表3-16 单位:台 万元
续表3-16
农机具更新情况统计表(1994年)
表3-17 单位:台 万元
农机具更新情况统计表(1995年)
表3-18 单位:台 万元
农机具更新情况统计表(1996年)
表3-19 单位:台 万元
农机具更新情况统计表(1997年)
表3-20 单位:台 万元
续表3-20
农机具更新情况统计表(1998年)
表3-21 单位:台 万元
续表3-21
农机具更新情况统计表(1999年)
表3-22 单位:台 万元
续表3-22
续表3-22
农机具更新情况统计表(2000年)
表3-23 单位:台 万元
续表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