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农机标准化管理

第四节 农机标准化管理



  

  一、农机具技术保养 维护

  从1985年以来,农场执行的是农垦总局下发的四级保养 (班次保养、1、2、3号技术保养)
一级修理制度。什么时候进行几号保养和一级修理,按规定的耗油和工作小时进行。

  一级修理的费用由车间大修基金支付,农场再按照机型大小补贴一部分,再不够时,由机
组的当年收入支付。

  大修基金是按拖拉机每耗一公斤柴油提取0.35元,单车核算,节余留用。

  随着家庭农场的建立和完善,职工的生产生活费用完全实行自理,大修理基金的提取办法
取消了,农场的补贴政策取消了,这样从1995年以后,一级定期修理制度随之也就取消了。

  为了不降低技术维护水平,加强生产队一级的技术维护管理,农场制定了一整套农机具的
修后验收标准,动力机械要达到五净四不漏六封闭一完好的技术状态了。农具要达到五不三灵
活一完好的技术状态。为了搞好动力机械的技术状态,在全场开展竞赛活动,每年评选出10台
链轨拖拉机,5台大中轮式拖拉机,5台收割机,作为全场技术维护的标兵机组,对其进行物资
和荣誉奖励。对于技术状态达不到75分的(丙级车),进行全场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并限期整
改。每年通过开展这一竞赛活动,全场的动力机械,甲级车占30%,乙级车占66%,丙级车占4%。

  为了降低修理成本,提高修理质量,农场推广了一系列的维修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例如:
曲轴喷涂、粘接技术,各类抗磨剂和漏补剂的使用等。

  二、田间作业标准化

  为了提高田间标准作业水平,必须首先提高农机人员的业务水平。因此,农场每年都要进
行冬季培训,农场负责培训机务副队长、拖拉机手、收割机手,生产队负责培训驾驶员和助手
学员,农场培训的时间一般为 7天,生产队培训的时间一般为10~15天。培训内容以农机管理、
新机型、新技术和田间标准作业为主。

  凡是参加田间作业的机具,从春到秋,农场都要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农机具,不发合
格证,不得参加田间作业。

  为了提高田间作业水平,农场和生产队两级管理部门,都狠抓五大环节、四项标准,狠抓
质量验收检查工作。整地作业质量不合格的不准播种,播种质量差的要求停机整改,田间作业
没有验收单的不给结算机械作业费,作业质量差,又无法整改的,要给予经济处罚和赔偿。实
行优机优价,新型先进农机具作业,其计费标准要高于普通农机具,作业质量好要上浮机械作
业费。因此,农场机械田间作业水平,近几年合格率达到100%。

  三、机务区的建设

  从1987年开始,农场特别注重机务区的建设,每年有20%的生产队兴建农具场围墙,5年全
部达到了农具场围墙化。5年共建围墙28个,11 000延长米,总投资210万元。从1985年以来,
建保养间3栋,750平方米,总投资33万元。建油库6个,360平方米,总投资13.2万元。建车间
小仓库 4 0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15年来,三库一场的正常维护和相关的其他建设,共投
资125万元。

   机务区建设情况统计表(2000年)
  表3-24 单位:米 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