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三章 农田水利

第一节 发展概况



  

  宝泉岭农场近50年的开发创业史,也是一部与洪涝旱等灾害作斗争的水利史。

  经过近50年的艰苦奋斗,农场水利工程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很大的发展。截止
到1999年,农场水利建设累计投资7 187.86万元;完成土石方3 234.14万立方米;修建各类建
筑物853座。

  1、江河堤防工程—修建了梧桐河、都鲁河、石头河等河流堤防55公里,保护耕地10.11万
亩,村屯22个,主要城镇1个(宝泉岭),保护人口2.88万人。

  2、涝区工程—治理涝区6处,涝区面积57.68万亩, 易涝面积45.41万亩,治理面积37.47
万亩。

  3、水库工程—建设水库两座,均属山(丘)小(Ⅱ)型水库, 设计总库容52万立方米,兴利
库容47万立方米。

  4、灌区工程—修建灌区2处,设计灌溉面积1.3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7万亩,其中水田
设计灌溉面积9.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91万亩。

  5、建成灌溉提水站1座,装机3台0.165千瓦,打机电井、灌溉井342眼。

  6、拥有大中型喷灌设备48台套,可喷灌面积8 500亩, 为农业灌溉提供用水量549万立方
米。

  7、水土保持工程—修建截流沟34条和整治冲刷沟面积约3.4万亩,整治面蚀方面刚刚起步。

  这些工程的建成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夺取农业丰收,促进农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
作用。

  纵观农场近50年来水利建设之所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根本在于:一是农场领导和广大
职工真正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是结合农场实际和各时
期发展特点,制定出正确的治水方针,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条适合农场特点的“以防洪治涝
为主,实行旱涝兼治”的治水方针;三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从可研到
列项,从设计到施工,从质量监督到工程验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四是调动多方积极性,
多层次、多渠道筹集水利资金;五是加强工程管理,逐步将水利工作中心转移到工程管理上来,
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收益;六是有一支艰苦奋斗、懂技术、作风过硬的水利队伍。

  农场水利建设特别是自1989年农业综合开发起动至2000年,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建一片、成一片、效益一片的原则,以治水、改土、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建成高产、稳产
现代化农业为目标,大搞农田水利建设配套工程。截止到1997年 8月底,全场32个农业生产队
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已全部完成。工程标准基本上达到排涝五年一遇,防洪十年一遇,灌溉保证
率 80%以上,桥涵闸等建筑物十年一遇,并在此期间成功地开发了沉睡半个世纪的都鲁河涝区
和岭东大横山涝区。通过水利工程建设的配套,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农场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经过40多年的演变全称为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水利局。随着水利
事业的发展,农场水利勘测设计、管理和水利工程施工队伍也日益发展壮大起来,2000年有水
利专业技术人员11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3人。农场还有一
支装备精良敢于拼搏的水利机械化专业队伍,拥有日本进口挖掘机4台,小型推土机3台,各类
交通机械5台。所施工的工程有多项被评为垦区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