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施工管理

第七节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施工管理



  


  一、规划设计

  建场50年来,农场水利工程规划都是按照不同历史时期水利建设方针,指导思想进行确定
的。建场初期至1970年间,农场水利工程整体规划都是按照原农场总局设计院规划实施的,防
洪体系、涝区治理初具规模,但也存在着“涝想排,旱想灌,不涝不旱不想干”的盲目状态,
效益不显著,出现挖了填,填了挖的浪费现象。1975~1980年出现的连续干旱,1987年出现的
较大洪涝的沉痛教训,使农场领导清醒了头脑,深刻认识到,要使农场农业生产有所发展,就
必须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符合农场实际的“以防洪治涝为主,实行旱涝兼治”的治水方针,
狠抓防洪除涝这个主要矛盾,在工程规划上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究其源,不治其本”
的盲目思想,使水利建设逐步走上了健康轨道。特别是1979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起动,农场
在这一治水方针指引下,认真贯彻了择优选项,集中投放,建一处,成一处,注重经济效益等
具体原则。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所有新建、扩建水利工程项目,都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
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申报有关设计文件;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质量管
理要求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按设计、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杜绝无设计施工、杜绝计划外工程、
杜绝随意更改设计工程,使其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保证了工程设计质量,工程效益更加显著,
水利建设大踏步前进。在此期间,农场水利部门在总局设计院总体规划前提下,对农场防洪工
程,治涝工程进行了补充设计,并结合农场实际,进行了农田配套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1996年农场按垦区二次开发的要求,对都鲁河涝区进行了开发建设。农场水利局
工程技术人员冒严寒、顶烈日,克服了种种困难,承担了整个勘测、规划、设计任务,使都鲁
河涝区开发建设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施工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关
系到投资的效益。

  (一)建立管理体系

  1986年以来,农场一直把抓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摆在首位,实施统一组织,统一管理,每
年农场都成立建设施工指挥部,指挥部内设质量监督领导小组,水利局领导亲自抓工程质量,
并抽调两名业务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常年到现场协助施工,负责施工质量监督和检查。

  (二)择优选择施工队伍

  施工质量的好坏,施工队伍是关键。为此在施工队伍选择上主要选择那些施工力量强、信
誉好的施工单位,与他们签订承包合同,进行四定,即: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间、定奖惩。
以法律的形式制约施工单位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为提高施工质量,在各施工队之间开展质
量评比活动,实行百分考核,对工程实行优质优价。

  (三)重点抓好施工阶段质检工作。

  工程质量是建设施工管理工作的核心:一是抓好岗前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增
强质量意识,特别是提高施工单位领导的质量意识,使大家树立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
思想;二是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及标准;三是强化建立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
四是在施工过程中,坚持层层检查制度,对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工程一经发现立即返
工;五是在资金拨款上采取预留保质金的办法组织施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