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畜禽防疫与动物检疫

第三节 畜禽防疫与动物检疫



  

  一、畜禽防疫

  (一)营养病的防治

  各种营养病,如硒缺乏症、营养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奶牛代谢病等,曾经是影响畜禽
正常生长的主要障碍之一。随着全价饲料的普及,综合防治技术的日益完善,营养病逐年减少,
基本上得到控制。(二)传染病的防治多年来,本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针对疫病流行
情况,宝泉岭长期坚持疫苗注射的传染病主要有:口蹄疫、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细小病毒
症、鸡新城疫、禽霍乱、法氏囊、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胃肠炎、猪水肿病等,使这些病基本上
得到有效控制。1986年以后,宝泉岭地区发生过的传染病主要有:猪瘟、猪肺疫、弓形体病、
鸡新城疫、禽霍乱、法氏囊、马立克氏病、细小病毒症、猪日本乙型脑炎、猪痘、猪黄痢、猪
白痢、水肿病、牛出汗症、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口蹄疫、牛口蹄疫等。这些病大多
数为散发性发病,呈小面积流行,对畜禽的危害不大。其中首次侵入宝泉岭地区的传染病是猪
口蹄疫、牛口蹄疫和鸡马立克氏病;曾经几乎被消灭而间隔20多年后又重新出现的传染病主要
有猪瘟和猪水肿病。

  1987年,种猪场首次侵入传染性胃肠炎,造成7窝初生仔猪全部死亡。1991年 1月2日,十
五队牛海宫家庭猪场首次暴发口蹄疫。经调查,病源是由鹤岗来场打工人员携带过来的。其特
点是传播迅速、流行地域广,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波及到八队、七队、六队和场直地区。为了
尽快控制和扑灭疫情,农场按照上级的要求,立即成立了五号病防制工作领导小组,对疫区发
布了封锁令。疫点一经发现立即拔除,并对疫点采取焚烧、消毒、隔离等紧急措施,还设立了
路口检查站,很快控制了疫情,减少了经济损失。

  1992年 5月,二十九队鸡场暴发马立克氏病。主要发生在中雏鸡群,损失惨重,不到一个
月内死亡中雏鸡近2 000只。同时,还波及到场直部分地区。

  2000年 1月,二十八队一户奶牛丢失后,从疫区(鹤岗)找回,未经隔离,发生牛口蹄疫,
共查出15头。经扑杀、消毒、隔离后很快扑灭,控制了疫情。

  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和水肿病已成为对牧业生产构成现实危害的三大病。15年来,经过
全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逐渐掌握了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使病势趋于缓和,流
行范围逐年缩小,经济损失也大为减少。但还没彻底控制住,潜在的危害依然存在。

  二、动物检疫

  宝泉岭农场动物检疫站1999年5月从兽医站分离,配备兼职监督员 1人,专职监督员1人,
专职检疫员1人,兼职检疫员3人,负责对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全面检疫,并对屠宰厂进行常年
肉检,以控制传染病通过流通渠道传播。农场兽医站对牛结核和牛、羊布氏杆菌病每年进行一
次检疫,净化效果显著。自90年代初起,牛结核阳性检出头数平均每年都在5头以内。

  通过几年的连续净化,近两年阳性检出率为零。按我国现行兽医法规的有关规定,2000年
农场奶牛群可被视为无结核病的健康牛群。

   历年畜禽存栏数统计表(1986~2000年)
  表3-34



   历年畜产品产量统计表(1986~2000年)
  表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