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工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及发展概况 一、机构沿革
1986~1992年农场工业科,科长郝万全,负责全场工业管理工作。1993年农场工业科,科
长郭化志,郝万全提为农场工业副场长。1994年农场组建成立工业委员会,由农场工业副场长
郝万全负责,郭化志任副职,委员会下设计财科,科长沈凤山;企管科,科长吴晓琴;办公室,
主任武传书,委员会辖管农场工业企业。1995年农场在工业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工贸企业
(集团)总公司,从农场机关分离,总公司成为统一核算,集“人、财、物”为一体,决策权与
经营权相统一的管理、经营实体,并在工商局注册,是企业法人单位。总公司机构设置总经理,
由工业副场长梁军兼任,副总经理:郭化志;计财科科长沈凤山;企管科科长苏长才;政工科
科长孔庆顺;办公室主任武传书。并成立了工贸企业(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梁军,副书记郑
培珂。总公司辖管煤矿、粮油加工厂、食品公司、新星乳品厂、饲料加工厂、木材公司、造纸
总厂、印刷厂、水泥构件厂、一砖厂、二砖厂、第一机械厂、锅炉厂、商店、经贸部、粮食处
理中心、通讯科、多种经营公司等18个企业单位。
1998年初梁军调农场任社区主任,包日明调任工业副场长,任工贸企业(集团)总公司总经
理,上半年对所辖管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和改制工作,1999年初总公司解体。1999年初农
场机关改革,成立企管科,科长郭化志,负责农场工业管理、非国有经济管理工作。
2000年初农场机关再次改革,设企管科,科长郭化志,负责农场工业管理、技术监督、环
保等管理工作。
二、发展概况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场加强了对工业的领导,把工业生产作为农场主业之一来
抓,加大了投入的比重,并对工业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给企业带来
了生机和活力。1986~1993年国有工业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使工业企业成为独立的、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为农场搞活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商品,上交了
一定的利润,安置了农场的部分职工和待业青年,为农场扩宽了就业门路。
80年代以造纸厂为代表的农场骨干工业,是农场工业创利大户之首,其生产的凸版纸、铁
牛牌卫生纸分别被评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发展到90年代新星乳品厂成为农场工业新星企业,
连续 6年创利超百万元。其生产的奶粉、豆粉被国家评为优质产品和绿色食品。在90年代中后
期,农场逐年加大对食品公司的投资改造,1998年农场对食品公司大酱车间进行改扩建工程,
总投资600多万元,当年完工,大酱生产提高到年产5 000吨、酱油 400吨的能力,同时增加了
产品种类,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宝泉系列豆酱先后销往全国15个省60多个大中城市,并多次荣
获国家、地方金奖、银奖。食品公司成为新星乳品厂之后又一个正在成长的龙头企业。
在党的十五大以后,农场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总局、分局党委对国有企业抓大
放小的指示精神和有关文件,对农场内国有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的转制工作,完成了对一砖厂、
水泥构件厂、第一机械厂、锅炉厂、粮油加工厂、印刷厂等工业企业产权出售,出售后企业实
行民营,进入非国有工业经济。新星乳品厂与共青农场乳品厂、绥滨农场乳品厂组建成紧密型
宝泉岭乳业集团,企业隶属分局管理,农场按资入股,按股分红。食品公司拟改制成宝泉豆酱
酿造有限责任公司,后改为宝泉酱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
历年工业总产值统计表(1986~2000年)
表3-36 单位:万元
历年工业产品产量统计表(1986~2000年)
表3-37 单位:吨
续表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