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通信第一节 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通信事业发展迅猛,出现了两次飞跃。自1982年更新自动机械交换机结束
磁石交换时代为第一次飞跃,1986年后则是第二次飞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场
185杆公里的白木杆线路全部换为通信水泥杆, 并且达到国家标准的邮电三级线路。二是自动
交换机再次更新换代,实现了最先进的数字程序控制交换,一步迈入全国公用网,用户由原来
的出局拨 “0”状况,改为可直拨全国各地。三是通信部门的运营机制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
是农场这个大企业里的一个小事业单位,由无偿地为农场领导、机关、生产队的生产指挥服务,
转轨为面向全社会有偿服务。四是通信内部的运营机制管理,专业性、技术性也日趋规范和完
善。从1979年开始,农场每年都调拨了一定的资金,用于通信线路的改造。到1992年底,全场
198杆公里,652.7线对公里通达35个农牧生产队的主杆线路,全部达到邮电部规定的国家三级
通信线路的标准。自1995年起,对农场场部居民区进行大规模的市话网的建设,新架电缆17.8
皮长公里。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农场一次性投资 110万元,淘汰了原来北京产“JZHQ-1型”
480门纵横制交换机,更新为长春产“HJD04-RM”型1536线程控数字交换机,于1995年1月15日
顺利割接开通。程控交换机由于采用了微机管理,在计费、故障判断、语音服务等功能,实现
了自动化,同时增加新业务服务15项之多,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速度,方便了用户。
随后几年之内,用户装机出现了多次高潮,至1999年底,装机容量达2 550部,在1994年458部
的基础上增力2 092部。农场场部居民区,除了外来户,95%的居民装上了电话,电话普及率已
由1986年的(220部)0.9%,上升为11%。全场35个农牧业生产队,已建成“电话队”13个。随着
改革大潮的不断深入。1992年 5月,通信科正式与农场机关脱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润
上交,按农场下达的各项指标运营,8年来共经营利润252.69万元。1993年, 农场机构调整,
通信科改为“通信电力服务中心”,通信电力合一,通信职能不变。
1999年 4月28日,在“减员增效”的形势下,通信电力服务中心由36人减为24人,运营职
能不变。
通信科经济独立核算后历年利润统计表(1992~2000年)
表3-55 单位:万元
历年安装电话统计表(1986~2000年)
表3-56
续表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