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线建设 通信建设的具体实施,由技术业务室负责。业务室设两名技术业务员。负责内线工程和外
线工程。在内线工程中,主要负责设备的工程设计、安装及组织施工、质量保证等。
内线工程
1987年 5月,电源搬迁。将楼下电源设备搬至楼上的配线架室,由话务、自动室值班人员
监管, 搬迁中实现了不停电作业。1987年12月,新上传真机。 兴安通信设备厂经销的日本产
“NEFA-22型”高速传真机,同时成立传真室, 与管局及上级机关指令的上传下达,第一次实
现了电报传真。1988年 4月,更新会议电话汇接机。淘汰了原来“JH-302型”立式机,更新为
杭州产“JHJ-02-H82-24门会议电话汇接机”。1989年7月,实现了交换机联网。场通信中心交
换机与管局通信处交换机,两个不同型号的纵横制交换机实现了联网,结束了本局拨打外局首
先拨“0”出局的历史。1990年 8月,纵横制交换机第二次增容。由于用户发展的需要,在360
门的基础上,再增容120门为480门的终端容量。
1990年10月,会议电话汇接机扩容,在原来24门的基础上,再并机一台24门同型号产品两
台并机为48门,满足了所有生产队电话会议的需要,同时从杭州厂家购进32台“JH302-IV型”
会议电话终端机,分发给各生产队,实现了生产队人员能在本队收听会议电话的目标。
1990年11月,撤八队人工交换分机,新上成都产 “ZZD85十环路载波机”,实现了同条线
路多家通话,生产队打电话,无需人工转接。六队、七队、八队、九队、十队、十九队、二十
八队、三十四队等生产队,第一次实现了直拨号。
1992年 4月份,撤销尚志人工交换机,由场部架空铅皮电缆(30对)直通尚志,由尚志分至
明线至北片各生产队, 北片的所有生产队实现了直通拨号。1993年 3月, 安装第二套改进型
“ZZD85十环路载波机”仍装在南片生产队,将第一套替换下来。1993年9月,将第一套“环载
机”进行大检修之后装场部居民区,当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别地方电缆紧张的矛盾。1994
年10月,在通信楼南侧埋设长为14米,管深为 6米的“带状管形”地线,为1995年初程控交换
机的开通做外围工作。
1994年11月,程控交换机配套工程改装整流器。将 “DZ603 60/75自动稳压稳流整流器”
的原输出电压60伏改为48伏,以满足程控交换机的48伏配套电源的需要。
1995年1月,安装程控交换机。型号为“HJD04-RM”。由长春厂家来人安装调试,于1月15
日割接开通。1996年7月,程控交换机增容。原来容量为1536线,当时用户装机已达1 500部,
为了满足需要,再从长春厂家购进同型号设备1024线, 由厂家来人安装调试,7月中旬开通。
1996年12月,安装程控集中器。南京产“SH-32/64程控用户线路集中器”在十二队安装,厂家
来人安装调试。建成第一个远距“电话队”。中继手段是利用原有一对铁线, 开设线路“0+6”
接口到线路集中器上。
1997年5月,建设六队电话队,安装南京产“SH-32/64程控用户集中器1台。1997年11月,
安装北京产“GD/SF68-840光线路终端机”容量为120路。解决本局至通信处中继线问题,替换
了原来的同轴电缆中继,同时光线路与梧桐河农场构成环路保障了中继的可靠性。1997年12月,
建设九队、十一队电话队。安装南京产“SH-32/64”程控用户集中器2台。1999年5月,建设二
十队电话队。安装“SH-32/64”程控用户集中器1台。中继为电缆直通。
电话队建设综合情况统计表(2000年)
表3-57
续表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