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挥作用
第三节 发挥作用
1986年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改革开放的大潮汹
涌澎湃,全国人民都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之中。在这种形势下,宝泉岭农场的老干部积极顺
应时代潮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中,多做贡献,谱
写出一曲曲老兵新传的动人乐章。
刘义臣,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1985年离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场个体经济有
了很快的发展,为组织管理好个体经济,1986年农场工商局决定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刘义臣
被聘请担任劳协主任。他不负众望精心组织,走街串户发现问题,敢于秉公办事,对宝泉岭农
场个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各级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的好评。
1988年刘义臣被农场和农场党委授予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石相如,1939年参加革命,1983年10月离休,是个德高望重受人尊重的老干部,因而在农
场老干部这个群体中许多老同志有思想问题,愿和他谈心。他被场直小学、幼儿园聘为校外辅
导员,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高玉成,原在农场物资科工作,1988年离休后,凭多年从事物资工作的经验和老伴在农场
的商业街盖了 144平方米的门市房,建了第一家民用基建物资商店。由于进货渠道正规,品种
配套齐全,办店两年就获得固定资产13万元,纯盈利 3万元,上缴利税11 000元。1993年被总
局授予老有所为离休干部称号。
雷普,1992年退休,受农场种子公司聘任当经理顾问,1994~1997年被农场工会聘任为工
会经贸公司顾问。雷普发挥他多年从事种子专业的特长,选优质小豆、瓜子、大麦、大豆良种
适时播种及科学管理,使工会经贸公司赢利20余万元,且推广到部分生产队亦得到良好的效益。
1998年12月,在宝泉岭分局老干部双先表彰会上,雷普被授予先进老干部称号。
郑国英,1958年转业,当过多年队长。1984年离休,离休后定居在烟筒山。1989年向场林
业科申请承包绿化山林任务,当年在烟筒山植落叶松幼树90亩,1990年为150亩,1991年为220
亩,1992年为370亩,绿化面积一年比一年多,且落叶松幼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一年过膝,
两年过肩,三年过指尖。纯收益每年都在5 000多元以上。
郑国英植树造林,给农场留下个绿化银行,给后人留下美好的环境。1993年出席管局召开
的老有所为表彰会,被评为老有所为离休干部。
张永利,原农场十七队的张永利离休后和一名退休老农业技工,共议晚年贡献余热。1986
年他们选中了该队一块弃耕地约30亩。又和生产队签订了使用土地的协议。他俩开始建立果园。
为防止土地被“牦牛水”冲刷,挖 1 000延长米排水沟,当年种些大豆以地养地作为资金,全
是手工劳动,农忙时就搭个草棚住在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988年时,果园种植锦江、甜
黄魁、红魁三个品种大苹果 326株,小苹果“K九”、“123”700株,黄太平果树800株,还有
李子树,1992年产果2万斤,收入8 000多元。
1993年,张永利出席了管局召开的“老有所为经验交流大会。被评为老有所为离休干部。
杨继东,是二十四队的离休干部。一名哈市知青返城时,留给杨继东一只母绵羊。杨继东
是回族,出于对羊的偏爱未舍得杀吃,他根据二十四队有洼地水塘和小块草原的天然条件,又
从外地买回来一只公山羊,给羊“安家落户”。
在杨继东精心饲养管理下,去掉淘汰的,到1992年已有 140余只,杨继东以一只羊发“羊
财”,又带领全家开了食杂店。
王景仁,1985年离休,1986年应第一生产队的聘请搞专项大豆低产变高产开发研究。曾获
得800垧大面积垧产2.2吨的好成绩。曾在宝泉岭管局第三届科技工作大会上获大豆高产栽培技
术模式研究科技进步一等奖;农牧渔业部授予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1987年,省农垦科学院授
予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