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服饰

第二章 家庭生活

第一节 服饰



  

  农场成员来自四面八方,汉族人居多,南方来的少数民族人员大部为转业官兵及其家属,
基本上说汉话,着汉服。宝泉岭人的服饰随时代变迁,呈现不同式样和色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男女职工皆穿蓝、灰、青颜色,制作较宽松的制服,中山装和青年服,
脚穿胶鞋和大头鞋,头戴狗皮、狐狸、兔皮等做成的棉帽,年岁大者喜戴毡帽,下穿免腰裤,
打着裹腿。“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少年多数穿草绿色仿军装,腰扎皮带,肩挎草绿色绣着红
五星的布背包,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衣着款式、颜色,质料都出现了新的变化。男人除穿制服和
中山装外,西服也很流行,头戴羊剪绒帽,脚穿皮鞋。女青年的服装更是多种多样,各式的连
衣裙、套服,头系各色晴纶围巾或戴圆形帽,脚穿高跟皮鞋,下穿筒形裤,也有穿喇叭裤和牛
仔裤的。春秋两季穿毛衣毛裤,绒衣绒裤,羽绒服、皮夹克、风雨衣、呢子大衣的非常普遍。
颜色也在增加。诸如咖啡色、米色、浅灰色等。女青年的服装更是五颜六色、格条花状,非常
鲜艳。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人们的服饰变化很大,不同色彩的夹克衫、
休闲装和西装盛行,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穿装选名牌。老年人的服饰变化也相当大,节假日,
老年人穿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到文化宫前表演秧歌。他们服装的颜色,妇女以红绿为主,男人以
西服领带为主。

  宝泉岭农场有一部分朝鲜族人。朝鲜族老年人喜穿白色的短身沿襟系带当纽扣的小褂。男
人外套黑灰色或古铜色坎肩,下穿青蓝或灰色的又肥又长系腿带的裤子,头戴毡礼帽。妇女则
喜欢色泽鲜艳、长到脚面的花绸缎裙子,脚上多穿船型皮鞋。现在除少数老人有穿民族服装习
惯外,其余人与汉族相差无几。唯有在节日、结婚时,仍有本民族服装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