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出行
第四节 出行
从20世纪50年代建场到80年代初期,农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车,胶轮拖拉机、马车、牛
车、职工上下班早期是步行,生产队职工下田间劳作或到场部时靠步行或坐牛、马车。后来有
胶轮拖拉机。20世纪60年代后期骑自行车,直到本世纪末,自行车成为职工上下班和场内出行
的主要交通工具。
1982年6月1日,宝泉岭建起了火车站,铁路通往各地。公路客运在南片开通。进入20世纪
90年代,农用三轮车问世,农业生产队职工购入农用三轮,不仅用于田间运输,还可为出行之
用。摩托车、小汽车、双排座(客货车)进入家庭,且家家户户都有自行车。1995年以后,场直
地区开始用上三轮摩托车载客(俗称老爷车),同时也兴起了出租车业。老爷车成为场直范围内
的主要交通工具,客运汽车通向各生产队。老爷车、出租车和客车为群众出行带来了方便。
1989年10月, 宝泉大街的水泥路面竣工投入使用。西起哈萝公路接口处, 东到尚志路口
(后延伸到中学大门东),道路总宽18米。两旁植树种花草,人行道为彩砖铺设。20世纪90年代
后,在分局统一部署下,局场两直地区的街道逐年改造为水泥路面“风天一街灰,雨天一街泥”
的现象得到了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