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李忠梅

李忠梅



   彩色的梦

   ——记青年舞蹈家李忠梅

   梁亚萍

  1990年 1月15日,李忠梅舞蹈晚会(《唐韵》之二)在首都北京举行。晚会连演三场,场场
爆满。北京电视台两次播放了实况录像。演出引起了北京舞蹈艺术界人士的极大关注,文化部
有关部门专门召开了李忠梅表演风格研讨会,赞扬她树立了传统舞蹈的当代塑像,公认她是中
国古典舞蹈艺术的新秀,是北京舞台上最年轻的舞蹈家。

  北大荒飞出的金凤凰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舞蹈之梦。

  李忠梅1966年5月24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宝泉岭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父亲是位老转业兵,血液中流淌着老垦荒战士那自强不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北大荒
精神。

  她从小受父母、姐姐的熏陶,喜爱舞蹈艺术,梦想当个舞蹈家。一年级就参加了学校的宣
传队,在下乡知青老师的帮带下,学会了很多舞蹈动作。有时天刚蒙蒙亮,她就起来练劈叉、
吊腿,一次她把腿挂在障子上后竟睡着了。1976年,老师带领学校宣传队到佳木斯少年宫参加
文艺比赛,她崭露头角,少年宫老师要留下她,可她不同意。鸿鹄自有远大志向和追求。

  1977年,北京舞蹈学校(后改为舞蹈学院)“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招生,年仅11岁正在上
小学四年级的李忠梅要报考,父母带着疑虑,担心她考不上。周围也吹冷风,说她是“癞蛤蟆
想吃天鹅肉”。但她不听邪,坚决要考,不让,就以“绝食”抗议。父母拗不过,只好给她60
元钱让她到北京去试验。过五关,斩六将,在 1 400名考生中,她居然以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
了。

  这年 9月,她带着家乡父老、姐妹的重托,带着北大荒泥土的芳香,走进了舞蹈艺术殿堂,
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刚入学时,她又瘦又小,没法跟那些大城市少年宫培养出来的“舞蹈宠儿”相比。除了要
掌握12门功课外,还要练习舞蹈基本功,繁重的学习和练功,使她难以适应,因此,曾一度受
歧视,甚至被班主任编入“另册”,险些被退回家。面对压力,这个北大荒的雏凤感到困惑、
孤独、痛苦,时常在夜里蒙上被子痛哭,真想回到北大荒,回到妈妈的身旁。然而,每当想起
家乡,她更感到一种责任在激励自己,联想小时候妈妈常常给自己讲的“钢杵磨绣针”的故事。
自信心油然而生,小忠梅决心挺下去。文化课,她不懂就去找老师请教,直到弄懂为止。早晨,
同学们正在睡梦中,她爬起来练功;中午,别人睡午觉,她抓紧时间复习功课;晚上,熄灯了,
她还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做作业;星期天,同学们去逛大街,她把自己关在屋里学习。刚开始上
舞蹈基本功课,一抬手,一踢脚全是错的,她就从头学起。严格紧张的训练使很多同学吃不消,
都哭了起来,可她再苦再累也咬牙坚持,常常一练就是三小时。练功最宝贵的时间是早晨,她
因年龄小,觉大,时常起不来,求门卫大爷叫她,可又怕吵醒同宿舍的七姐妹。最后她想出了
一个绝招:找来一根绳子拴在床头上,晚上睡觉时把绳子的一头系在大脚趾上,另一头搭在二
楼的窗户外面。约好一到早晨五点,门卫大爷就去拉系在窗外的绳头,小忠梅就机灵地爬起来。
当时学校管理很严,这些活动都是秘密进行的。过度的劳累,加上营养不良,曾使她病倒了,
可她仍坚持练习不断。一天早上,她的秘密终于被值班的贾作光校长发现了。当他了解了全过
程后,称赞这孩子有志气。为了小忠梅能健康成长,他告诉门卫停止叫她早练,但把她作为一
棵苗子重点培养。

  李忠梅不单单是学习生活艰苦,她的经济条件更差,爸爸每月工资才52元,除了养七口之
家外,每月给忠梅的生活费只有10元。别人穿得花枝招展,想吃啥买啥,每月花销上百元。而
她,穿的是妈妈做的棉布衣裤和鞋子,哪谈得上赶时髦,买营养品!直到劳累过度贫血后,在
老师的请求下,生活费才增加到20元。就这样,她每月还有节余,留到假期回家给家人买礼物。
因为她知道,家里生活更困难,爸爸妈妈是勒紧腰带供她上学的。她在班级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师生的好评。

  逆境和挫折,没有中断李忠梅憧憬着的神奇梦想,她时时都在祈盼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舞
蹈演员,并且为此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艰辛和汗水。她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是北大荒
老农垦的后代,拼死拼活也要为北大荒人争光,为家乡父老姐妹们争气。”她是这么说的,也
是这么做的。苦和累没有压倒她,反而在她舞蹈的长河中,绽开了朵朵浪花。她的《敦煌彩塑》、
《鬼妹》、《长绸舞》给老师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年寒窗,八年苦练,李忠梅终于在
1985年 7月以优异的成绩向党交了一份完满的答卷。党的生日那天,李忠梅怀着激动的心情,
满含热泪,站在党旗下,举手宣誓: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她是学院第一个从学生中发展
的党员。老师们对她的评价是“最能吃苦,她的成绩全靠自己拼出来的。”

  是北大荒炼就了她深沉坚毅、奋发向上的性格。

  毕业后,李忠梅被留在学院青年舞蹈团任演员队长兼党支部副书记。她以真挚的感情,全
身心地去创造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她突出了一个“新”字,利用中国舞蹈语汇,以其独特的
个性,以情带舞,以舞传情,在飘渺的轻纱中,似云似彩,似真似幻,变化着层层梦境,光彩
夺目,姹紫嫣红,塑造出一个个不同性格和特点的中国妇女的优美形象。她表演的《梁祝》、
《乌江恨》、《情缘》、《夜深沉》、《春江花月夜》等舞蹈,在香港、澳门、新加坡、蒙古
等地引起轰动,被誉为一朵中国古典舞蹈新花。在朝鲜庆祝金日成首相诞辰中,她表演的长绸
舞《飞天》(绸长23米),似长龙上下翻飞,似流水涓涓流淌。一曲终了,朝鲜观众热烈鼓掌欢
迎。一个个节目、一阵阵掌声、一身身汗水、一步步脚印,她甘愿把自己绑在这圣洁的舞蹈祭
坛上,无私地奉献,不停地奋进攀登,每一阵掌声,每一滴汗水无不渗透着她对舞蹈艺术的热
爱和执著的追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她获得北京舞蹈比赛第一名;1988年获得第二届中国舞“桃李杯”
邀请赛第三名;同年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艺术团校新人新作优秀表演奖;接着又夺
得了1989年北京舞蹈比赛表演第一名;1990年 1月在庆祝建国40周年征文大奖赛中,她表演的
《洛神》获一等奖。在此期间,李忠梅和她的合作者们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准备,又扣开了独
舞晚会的大门,成为学院建校以来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演员,也成为在北京舞台上个人
舞蹈晚会中最年轻的舞蹈家。被称之为《唐韵》之二的《李忠梅舞蹈晚会》,代表了中国所特
有的东方舞韵。

  这次晚会的五个剧目:双人舞《洛神》、《乌江恨》,独舞《飞天》、《夜深沉》、《春
江花月夜》被称为“五颗珍珠”,各具特色,光彩绚丽。她终于成功了,这台晚会实现了她多
年来的“舞蹈梦”。

  别人难吃的苦她吃了,别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她克服了,别人未实现的梦她实现了。李忠梅
表演风格研讨会上,班主任老师含着热泪,激动地说:“老师盼着成长的未成才,未盼着成才
的反倒成才了。”

  “今天,我要深深地感激我的亲人和老师们,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他们都牺牲过,割舍过,
奉献过。因为他们爱我,教导我,我才能用一颗纯真的心观看世界,才能实现我原本不敢企望
实现的梦与幻想。”“舞蹈永远是我的第一生命。我愿永远用我的语言——舞蹈,向这个世界
讲诉我的故事,奉献我的忠诚,奉献北大荒人的一颗赤诚之心。”

  艺无止境,学无尽时。1990年 9月,李忠梅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远渡重洋去美国密
苏里艺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了新的层次的跋涉。

   原载《北大荒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