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四十年
辉煌四十年
辉煌四十年
——忆宝泉岭农场场庆
颜其祥
1990年11月 7日,是宝泉岭农场建场4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与前苏联国庆同日,是以佐证
当年中苏友好情谊之深。
这一天清晨,天空先飘小雨后飘起了雪花,人们说它是上天送给农场全体职工清白的贺礼,
要是在1950年建场时,人们早已棉衣裹身了,然而1990年的11月 7日,却有乍冷还暖的惬意。
几天前就开始打扮的中心会场——工人文化宫,已是焕然一新,彩旗插满二楼阳台和两旁的宣
传栏顶,从屋顶角斜拉下的彩条迎风作响,巨型横幅“热烈庆祝宝泉岭农场建场四十周年的大
字格外醒目,对面农场办公楼新刷的墙,彩色的灯与文化宫相互映衬,热烈而壮观。中学的军
乐队,乐曲雄壮嘹亮,震耳欲聋,全场人民不约而同地换上节日的盛装,笑逐颜开,握手道贺,
来宾的车鱼贯而至,交警繁忙而有序地指挥,礼仪小姐不断地把客人引向接待室。人们之所以
没有感到寒冷,原来是全场两万多人民的热情,是几百名知青代表对第二故乡的热望,是一千
来宾的热心,烤热了这片天,温暖了这片地,到 7点50分左右,天居然放晴了,迎来了格外鲜
艳的红日。
八时整,在场直小学操场集合完毕的老干部代表队、老职工代表队、机关干部代表队、转
业民兵代表队、知青代表队、学生代表队一千多人、成四列队形经分局卫生所、分局机关门口,
向东直奔工人文化宫,队伍如一条长龙,浩浩荡荡,在文化宫门口迎接的是二楼阳台上百名贵
宾热烈的掌声,中小学的旗海队、军乐队,少先队鼓号队、腰鼓队,一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入场近一个小时,就坐完毕。筹委会主任、农场场长栾发一同志宣布宝泉岭农场建场四十周年
庆典活动正式开始。
当天文化宫一千五佰座位,座无虚席,会场布置得庄重而热烈,舞台上方横幅为“宝泉岭
农场建场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十五个大字,竖标右联为“无私奉献艰苦创业荒原大地改旧貌”,
左联为“团结创优深化改革金山银岭展新颜”。主席台背后,白色的纱幕,衬托着十面红旗,
中间悬挂着放大的场庆纪念徽,二楼悬挂“热烈欢迎各位来宾光临指导”横幅,所有与会代表
都被这壮丽的气氛感染,建场老同志中,有的几十年没有见面,有多少离别的话想说一说,知
青返城多有十几年,魂牵梦绕的宝泉岭,有多少思念想倾述,然而若大个会场,鸦雀无声。栾
发一同志回忆建场四十年的战斗历程,勾起了多少老同志、知青辛酸的回忆,谈到宝泉岭将来
的发展宏图时,激起了全场暴风雨般的掌声,四十年的奋斗就是为了这一天,我们希望的就是
要把宝泉岭建设得更加美好。
建场老同志代表发言,除了回忆当年艰苦奋斗的历程和表示对党的感激之情,更是提到宝
泉岭第一任场长王世英同志,王世英同志不但为建场立下汗马功劳,而且远见卓识,当年规划
宝泉岭的建设格局,就想到几十年以后的发展建设,当代表讲到这里,全场不谨肃然起敬,响
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可惜王世英同志已离开人世,筹委会给其夫人李萍发了邀请电,但因年事
已高,不宜远门,老人特发来电报,表示祝贺和感谢不忘之情。
兵团时期原农场副政委北京知青张锋利同志代知青慷慨陈词,回忆了在农场时期战斗的岁
月,赞美了农场巨大的变化,深情地表达了知青对这块土地,这里的人民给予的关心培养和无
限的倦念。
稍事休息之后,便是文艺演出,这台节目是由农场工会组织,由工会文化干事马长英具体
编导,这台节目准备了半年之久,调集了宝泉岭管局所有名演员,借助了北大荒文工团的部分
演员和音响,规模宏大,气势宏伟。节目的题目叫《在这片土地上》。他赞美建场官兵及后来
的十万官兵的艰苦创业历程。表现老一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其中最优秀的节
目要数《十万官兵战大荒》与电影《老兵新传》同时演出,在舞台上和银幕中同时出现转业官
兵刚进北大荒,天当房,地当床,渴了喝凉水,饿了啃干粮的无畏情操,诗话表演《雨中的回
忆》,表现第三代北大荒人回忆爷爷奶奶当年吃尽辛苦,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思想觉悟。一
场场、一幕幕,四十年沧桑巨变,人们仿佛又回到四十年前。多少辛劳,多少甘苦,多少欢乐,
激动得老同志情不自禁热泪盈眶。观众的思绪与情节共进,掌声与歌声乐声共鸣,顿时把庆典
活动推向高潮。然而又嘎然而止,给所有观众留下不尽的回忆和无穷的思念。
演出结束大约在十点半左右,筹委会摄像组的同志具体组织分批照相,一千伍佰人的队伍,
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工作人员组织精细,不言而喻。
中午宴会盛况空前,招待所调集有名厨师,施展了最精湛的技艺,捧出了宝泉岭最丰盛的
美味佳肴,以表达全场人民对建场的老一辈,远归的客人诚挚的心意。多少年盼望的这一天终
于在祝酒辞中迸发,多少年老友急切相见终于在酒杯的碰撞中发出共鸣。此时的宴会厅一改大
会场的肃静,握手、拥抱随处可见,道贺、嘻笑不绝于耳,千言万语说不尽,万语千言道不完。
场面无法控制,其实也根本不用控制,因为人们等的就是这一刻。
记得午饭我根本没有落座,我必须等待所有客人全部进餐厅,等待后赶到的客人,给他们
临时安排餐桌,宴会开始以后,必须带领秘书组,检查招待所床铺的安排,检查座谈会场的布
置情况,检查车辆是否到位,必须不断地,频频地向客人问好,向老友道情,而且特别关照回
场参加庆典的老领导。他们有建场时老领导姜廷庚,60年代时场长孙燕章,兵团时期的团长石
学波,副政委张锋利,80年代的场党委书记王殿林。
11月 7日下午,分别召开农场老干部座谈会和知青座谈会,与会代表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农
场的发展变化,对今后的建设提出了中肯的希望,知青一致表示回城后一定广泛联谊,为第二
故乡的建设出力献策。
11月8~9日为知青到下乡时所在生产队回访,从外地回来的老同志到在场的老同志家窜门,
这两天就更无法掌握了,有我们派车往下送的,有生产队来接的,往往准备好饭没人吃,不知
道住宿有多少人,保卫人员时刻提高警惕,防止事故发生。
11月10日开始返回,陆陆续续延长了五六天方正式宣告这次场庆胜利结束,这次活动影响
很大,场庆过后,有许多老同志来信来电话,认为这次场庆举办很成功,对于农场的盛情表示
感谢,应邀因病因事未到的老同志也来信来电,深表遗憾,未回场的知青后悔莫及。第二年夏
末,哈尔滨知青,北京知青领着爱人孩子,专程回访,余波递传,几年不停。
这次场庆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农场党委重视,管局党委及各兄弟单位的支持,为了办好这
次庆祝活动,农场成立了以场长栾发一、书记王文奇为首的筹委会,筹备工作,按计划限期完
成,特别维修了文化宫和办公楼,筹备工作将近一年。各科室职能部门与筹委会上下齐心协力,
尽职尽责,这次活动是对农场机关组织协调能力的大检验,是对独立工作,创造性工作的一次
最实际的考查,不但对农场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对机关干部是一次难得的锻炼
机会。
这次场庆活动是宝泉岭农场的一次辉煌。
(颜其祥,宝泉岭农场四十周年场庆时任场党委副书记, 后调垦区工业学校任校长,2000
年末任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