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生产队

四、生产队简介

第一生产队





   第一生产队

  一队位于岭西地区,距场部西南12公里,哈萝公路从队部中心穿过。1951年建点时为河西
作业站,后改为河西作业区;1956年编为宝泉岭农场五分场;1964年撤销分场后编为一队;1969
年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时改称十五团一连;1977年兵团撤销,仍称宝泉岭农场一队。

  土地总面积1 666公顷,其中耕地1 236公顷,土壤结构均为白浆土。截止2000年全队常住
人口609人,210户。其中职工人数为264人,女职工67人。职工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4人,高
中86人,初中141人,小学33人。

  全队拥有农机总动力1 867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机 7台,胶轮拖拉机5台,小四轮拖拉机35
台,收获机 5台。生产队具有垦区一流的标准化农具场,地面为水泥铺筑,机棚为彩钢结构。
达到了拖拉机、收获机进库,农机具入棚的标准,是垦区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的示范生产队。

  拥有48条林带和三片林地,造林面积达 188响,田间实现了林网化。田间排水沟渠51条,
断根沟28条,农田水利工程已全部完成。

  生产经营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畜牧业以饲养奶
牛、肥猪为主。2000年种植小麦234公顷,单产2.5吨,总产585吨;玉米56公顷,单产6.1吨,
总产342吨;大豆646公顷,单产2.4吨,总产1 550吨。饲养奶牛138头,年产鲜奶580吨;生猪
存栏650头,年产猪肉达52吨。

  生产队的安全生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组织建立健全。15年来,
未发生重大生产事故,无计划外生育,社会治安状况良好。1997年,农场投资66万元,改造了
住区道路,达到了畅通、平坦、整洁。随着农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职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到
2000年全队人均收入达 3 800元,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有线电视、自来水家家入户,通讯
快捷,交通方便。

  1999年8月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在原省政协副主席戴谟安,总局局长王玉林、党
委副书记孙勇才,分局领导和农场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一队的农业生产。杨汝岱副主席在一
队晒场,被堆积如山、金灿灿的小麦所吸引,兴致勃勃的向身边的农场领导询问小麦的品质,
当杨副主席得知宝泉岭农场当年种植的15万亩小麦,百分之百是优质品种,而且小麦的籽粒蛋
白质含量等指标均高于国家优质小麦标准的情况后,连声说“好”。他说:“在北京听说东北
的春小麦品质低劣,可今天我亲眼看到北大荒生产的春小麦有着国内一流的品质,我很欣慰。”
杨副主席和各级领导的视察使一队干部工人倍受鼓舞。

  一队是宝泉岭农场西部的中心农业生产队,农场举办的各项体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分片比赛时,经常在一队举办,促进了生产队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1997年一队被评为小康队;
1998年一队被总局评为文明队标兵;2000年一队党支部被评为分局先进党组织,一队被评为先
进生产队。

   一队主要领导任职一览表(2000年)
  表附-1



  续表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