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试机生产亏损阶段

第三节 试机生产亏损阶段


经过三年艰苦奋斗,最后设备安装就位,主厂房吊装口封闭,锅炉点火,汽轮机试运转,
各类管道、槽、罐串水串汽完了,于1976年1月5日糖厂正式开机下菜。从1976—1980年的生产
情况是:
1976—1980年制糖生产各类指标统计表
表A一1 单位:吨、万元


1976年春试生产加工甜菜19,272吨,当年冬又加工甜菜6,854吨,年加工量26,126吨,
再加上全厂其它收入,第一年试生产就盈利57万元,尝到了甜头。但是从1977年至1980年连
续四年亏损81.4万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
一、“吃不饱”。按设计加工能力日处理甜菜500吨计算,年加工量10万吨为最佳生产。
可是1977至1980四年实际加工甜菜76.599吨,平均年加工不足2万吨。只达到设计加工能力的
19.1%。因原料严重不足,停产较早,为了防止水汽管道、泵阀冻裂,锅炉仍需运行取暖,
消耗大量的燃料煤。冬忙变冬闲,全厂职工仍需照发工资,由此带来很大的无效耗费,这是造
成亏损的主要原因。
二、生产技术水平低劣。由于在初级生产阶段技术操作不熟练,各类工艺技术指标上不去,
再加上管理缺乏经验,曾一度出现生产恶性循环状态。造成了工艺总损失高,消耗燃料煤高,
产品吨成本高,产品合格率低。
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造成了连续四年亏损局面。1977和1978两年没有亏损计划;1979和
1980两年宝泉岭农管局批准每年亏损30万。为了使国家尽量地少受损失,厂党委号召全厂大搞
生产自救,组织职工打造纸草、筛沙子、熬糖块、搞建筑、汽车队外出揽活等。经过全厂职工
的共同努力,用制糖生产亏损副业补的办法,使1979年减亏4.2万元,1980年减亏20.8万元。
宝泉岭糖厂1978/1979制糖生产期的综合指标,1979年8月15日在通辽糖厂召开的《全国
中型甜菜糖厂第一次协作会议》上。被评为倒数第一名。在同行业名列“老疙瘩”的耻辱,再
加上连续四年亏损等困难,糖厂出现了严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