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扭亏为盈

第四节 扭亏为盈


只要人知耻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成为鼓励人们发
奋图强的动力。
厂党委首先举办党员、于部学习班,又重新学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讲
话,把人们从极“左”路线的束缚下解脱出来,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改变以往企业管理的僵
化模式。然后厂党委一班人坐下来分析研究亏损的主要原因和关键所在,统一思想,下定决心。
厂党委把改变糖厂面貌的决心公布于众,号召人们献计献策,集思广议,找出症结,认准方
向,制定出扭转亏损局面的方案和措施。
一、原料的严重不足,造成原料不足的原因有三:
一是“等、靠、要”。在企业没有自主权的情况下,糖厂不能与各农场发生横的联系,从
1975年至1979年五年来光靠上级机关春天向各团(场)下达播种面积(1976年兵团改制,二师改
为宝泉岭国营农场管理局,各团又恢复为农场)。但是由于兵团战士(农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不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即使甜菜比其它农作物经济效益高,由于
甜菜的田间管理费工,所人们对种植甜菜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有的播在土质不好的地里,
播完甜菜再毁种。就是不毁种,也不认真进行田间管理和精心细收,造成浪费很大,致使每年
收上来的甜菜都很少。
  二是“一条腿”走路,当初宝泉岭糖厂是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直接领导下组建的,
就单纯依靠二师首长的行政命令向各团下达甜菜播种面积,而忽视了绥滨县、萝北县、汤原县、
鹤岗市的广大农村。农村是集体经济,年景好坏,收入多少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劳动所得。甜
菜属于农业经济作物,一般来说一亩甜菜能顶二亩谷物的经济价值,农民乐意种甜菜。
  根据上述原料不足的两个原因,厂党委决定:由原来的“等、靠、要”,变为走出家门主
动“出击”;由原来的“一条腿”走路,变为“两条腿”走路,坚决把原料工作搞上去。九名
厂党委委员抽出四名。并由党委书记孙希武亲自挂帅任总指挥。压缩机关人员,充实原料第一
线,由各科室和各单位抽出16人,加上原料农务员25人,组成强有力的工作队伍。经过集训后,
分片、分组,于1980年4月深入到各农场生产队和农村,宣传种甜菜的好处。落实播种面积,向
农工和农民传授甜菜的田间管理技术等。这个工作队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工作,在甜菜丰收在望
的时候才撤回来,留下的农务员继续分片包干,组织秋收。结果这一年收购甜菜55,379吨,
其中收购三县一市农民送交的甜菜6135吨,虽然还没达到“吃饱”的程度,但是与前二年每年
只收购七、八千吨相比较,已显示出原料开始好转的大好势头。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艺水平
建厂初期分别送佳木斯和阿城糖厂培训技工148人,经过三个生产期的实践证明,与兄弟
厂比,生产技术力量既缺乏又不过硬,再加上城市知识青年返城走了一百多名,技术力量更加
薄弱了。为了迎接1980年大打翻身仗的需要,技术力量的培训采取了一送、二请、三自培的方
法。
一送:1979年因为甜菜少,只生产了27天,春节前早早地就停机了。林甸糖厂甜菜多,
他们能生产到1980年的4月份,厂领导立即决定组织青工30人,派去林甸糖厂参加生产实际操
作培训。
二请:于1980/1981生产期开机前夕,派生产副厂长苗黎明赴佳木斯糖厂协商求援,请师
傅。佳木斯糖厂派来了有多年制糖生产经验的老师傅九人,制糖工程师一人,亲自到各工组进
行现场指导,手把手传艺。佳木斯糖厂来的师傅在宝泉岭糖厂工作了三个月的时间,一直跟班
到生产结束。
三自培:开机前,集中制糖车间全体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根据工艺流程的各个不同工组的
实际需要进行授课、问答和测试。
三、科学管理
于1980年9月,派出厂工会于部孟庆贵、周新义和制糖车间工会主席徐宣涛三人,到有几
十年生产经验的红光糖厂和阿城糖厂,进行学习和挖掘一些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各种
管理规章制度。然后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加进新的内容,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各种岗位责
任制度,交接班制度、奖惩制度和工艺技术小指标竞赛等规章制度。工厂有了健全而科学的章
程,做到上至厂长,下至每个工人,工作任务明确,责任界限清楚,事事有人问,物物有人管,
不推诿,不扯皮,各项工作和生产井然有序,忙而不乱,尤其是开展小指标竞赛活动,把各工
组三班主操作完成的工艺指标一天一公布,相比之下可知优劣,有目共睹,众人皆知。并根据
完成工艺指标的优劣评分计奖。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经济利益促进了人人学业务,学技术的
积极性。
机械设备维修,从工程师到每个工组,再到每个具体人,都是分片、分段、分件的包干负
责制,挂牌标明责任者姓名,一旦出现责任事故,无需调查了解,即可直接分别给予处理,所
以工人和技术人员反映说:“小牌不大,份量可不轻啊。”这样增强了每个人的责任感。
四、翻 身
由于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得较充分,各个岗位都在严阵以待。一声令下,于1980年10月5
日开机下菜。一鼓作气,奋战82天,加工甜菜44360吨,平均日加工量540.7吨,突破了设计
能力500吨大关。平均作业时间23点53分,几乎满点运行。工艺总损失3.75%,较省规定的指
标4.0%低0.25%。每百吨甜菜耗标煤9.3吨,较省规定的指标11吨/100吨甜菜降低1.7吨。
产品合格率98%,宝泉岭糖厂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由1981年全国中型甜菜糖厂协作会议评
比中,由1979年的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名。这真是天大的喜事,全厂上下,群情振奋,
奔走相告。连续四年亏损的厂子,出现了新的生机。这年虽说仍然亏损,但是在生产技术指
标上、企业管理上、职工的精神面貌上都打了翻身仗。按照这个生产期的生产水平,如果再
增加甜菜七万吨,就可盈利150万元。这使全厂职工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看到了希望,为宝泉
岭糖厂的腾飞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