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设备安装
第二节 设备安装
制糖车间和动力车间厂房均由黑龙江省轻工设计院提供图纸,1973年8月23日破土动工,
1974年11月全部竣工。建筑面积7977平方米(包括糖间和动力),造价189.24万元。
1978年6月1日,宝泉岭农管局决定,把正在筹建的宝泉岭发电厂合并到糖厂施工。因此,
又在原动力间西侧扩大厂房2553平方米,造价66.6万元,容纳了20吨锅炉两台3000千瓦发电机
组,并增高60米大烟囱一座。再加除草除石、泵房、400千瓦内燃发电机组等附属厂房,制糖
间共有生产厂房面积11166平方米,总造价273.29万元,加上机械设备投资,1985年底占用固
定资金总额365.2万元。
糖机和动力设备的安装,必须与厂房建筑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合来进行。有些大件门里进不
去,墙壁要留吊装口或在厂房封盖前由房顶吊进去。吊装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在限定时间内
完成,否则就要影响厂房施工进度。设备安装的关键一环就是吊装,一是因为件多且庞大笨重,
蒸发罐、结晶罐、分离机,最重的14吨,轻者也有5、6吨,有的大件体积达20多立方米;二
是缺乏吊装机械工具,需要外借或土法上马;三是缺乏技术力量,学员谁也没有吊装方面的经
验,只能是边学习,边琢磨、边干。
为了解决吊装技术力量问题,请外单位来人支援,同时派人到双山糖厂去学习。蒸发组长
陈学利不怕危险挺身而出自愿担任吊装大组长,带领一班人利用。原工程队吊预制件的大抱杆,
穿上游动滑轮,绷紧油丝绳用两台卷杨机配合起吊。陈学利口衔哨,手拿红旗,指挥吊装,
把糖机大件一个一个地吊起,忽悠忽悠地慢慢爬行,然后再从吊装口一件一件地放下就位。就
这样吊装组苦战一个多月,把三十多件两吨以上的大件都吊了进去。
有一次滑轮出故障,陈学利坐吊篮提升36米高去排除故障,吊篮提上去后,卷杨机又出了
毛病,降不下来,结果把他吊在空中一个多小时。北大荒的冬天,寒风刺骨,“大陈”(糖厂
职工对陈学利的尊爱简称)被吊在高空下不来,厂领导赶来了,师傅们赶来了,师兄师弟们也
赶来了……,“大陈”在高空挨冻遭罪,全厂老少无不为他的安全担心提着一把汗。直到排除
故障安全降了下来,职工群众才安心散去。
1975年4月25日,在召开工业学大庆的表彰大会上,陈学利被厂命名为“建设糖厂的闯将”。
焊工能手王德文,在糖机安装时是从二师十五团(现宝泉岭农场)借来的二级焊工,在未取
得高压焊证的条件下,为完成设备安装任务,他刻苦学习焊接技术,不顾个人得失,敢于担风
险,承担起了十吨锅炉高压部位的焊接任务。厂领导为了防万一,请来了佳木斯糖厂八级焊工
曲师傅,经曲师傅检查说:“焊的完全合格,就是我亲手焊也不过如此”。曲师傅只待了一天
就回去了。经王德文焊接的十吨炉高压部位下连箱,对流管路、水冷壁等处,十多年来从未出
现焊接处故障。
王德文还有一个被全厂传为佳话的焊接小技、当管路焊接处贴墙角里边焊口不能直观焊接
时,请来了王师傅,王师傅一琢磨一一用小镜折光原理来观察焊接部位,用较短的焊条头进行
焊接处理,解决了焊活上的难题。
焊工师傅都知道,在各类金属焊活中,铝的焊接是难度最大的活计。1978年酒精车间加工
二百吨贮存量的铝酒精罐,这是糖厂破天荒第一次加工这样大的铝活,王德文不怕风险接下任
务后,连夜翻阅有关铝焊的技术知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观察火候,琢磨焊接,勤检查
质量,结果试焊成功。
在宝泉岭糖厂一提起王德文师傅的焊活无不翘指称赞,现在王德文任制糖车间副科级第一
副主任。
在设备安装期,建厂副指挥苗黎明一直在现场,和一起学习的一百四十名师兄弟们摸爬滚
打在一起,共谋策略,共想措施,把在安装工作中出现的难题逐一进行解决。
年近“花甲”的生产组长杨德本,老当益壮不示弱,在设备安装期一直跟班作业,遇有大
件搬迁时他还操杠与小青年对肩,在一呼一应的劳动号子声中稳步前进。
佳木斯友谊糖厂派来十多名老师傅支援安装,老师傅们高尚的风格,娴熟的技术,忘我的
劳动精神,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整个安装期中,安装队的全体同志生龙活虎,一呼百应,一天劳动十多个小时,不知疲
倦、不计报酬,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北大荒人的创业精神,是永远值得学习的。经过一年的
艰苦奋斗,除了二十吨锅炉和煤仓是加格达旗安装处安装的以外,全车间大小机械设备上万件,
包括热工、仪表、配电、线路、大小水泵、水汽管路等等,都是糖厂安装队青年学徒工自已
逐个组装起来的,1975年11月安装队向厂报捷胜利地完成了设备安装任务。